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文革”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因为“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③④是结果和影响,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答案:C 2.(2012·福州期中)右图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领域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背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艺繁荣没有直接联系,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只是推动因素之一,不起主要作用。 答案:C 3.195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 A.“百花齐放”方针 B.“百家争鸣”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解析:“百花齐放”是在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是在学术领域,题干体现的是学术争论,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B 4.中国电影界有两大奖项,其中由专家评选产生的奖项为“金鸡奖”,主要由群众投票评选产生的奖项为大众电影“百花奖”,1961年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百花奖”的名称最有可能来源于(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越剧的小百花艺术团演化而来 解析:“双百”方针中,“百花齐放”是针对文艺,因此“百花奖”的名称最有可能来源于“百花齐放”的方针。 答案:B 5.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 A.“一枝独秀”的做法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百花齐放”的方针 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历史分期这样的学术问题上中央提倡自由讨论,这是对“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答案:B 6.1957年2月,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新中国公演。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作用。解题时首先要关注题目中给出的时间:1957年,然后依据“北京……《茶花女》”明确相关的考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繁荣,其原因显然应该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D 7.人们对当时的某一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沙家浜”“红灯记”可看出“双百”方针受到了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这是“文革”中的景象。 答案:B 8.“文革”结束后,春回大地,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并走向繁荣,主要表现在(  ) ①出现新题材,扩大新视野 ②表现手法多样化 ③各种体裁和题材硕果累累 ④文艺期刊大幅度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握住文艺发展集中表现在哪几个领域。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材料2: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材料3: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说明“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8分) (3)分析材料3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6分) 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应是“双百”方针;在回答第(1)问基础上再回答第(2)问“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第(3)问要结合材料3指出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答案:(1)提出必须实行“双百”方针。 (2)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