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主要是因为这本书( )
①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 ②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④以诗歌形式抨击教会丑恶,歌颂现实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十日谈》是小说而非诗歌,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B
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解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程朱理学主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3.右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意在( )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从画面看来,人性被表现出来,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
答案:A
4.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万物”理论
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天主教会的理论是与人文主义精神相悖的。
答案:D
5.“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这段话反映的思想是( )
A.专制主义 B.教权主义
C.神学世界观 D.人文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与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把握从教皇与皇帝“太阳与月亮”的比喻到“谁的归谁”的变化,分析其间说明的问题,皇帝的权力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
7.观察下图,指出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 )
A.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D.《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搜刮民财,此举激怒了路德,所以进行宗教改革。
答案:C
8.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段话反映出马丁·路德主张( )
A.倡导“人性”解放 B.否定耶稣基督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其主要斗争对象是代表封建势力的教会和教皇,他们并不反对基督教,更不反对《圣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右图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巅峰之作《仲夏夜之梦》,该剧也是莎士比亚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喜剧。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莎士比亚流传至今的三十七部作品中,这部喜剧独树一帜,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久演不衰,是一部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爱情喜剧。
材料2: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时代精神?依据是什么?(8分)
(2)材料2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解析:第(1)问要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总结时代精神,“依据”要从材料1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等;第(2)问要依据材料2归纳概括,注意“我不能”及“除非圣经说服我”等关键语;第(3)问实际上要求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依据所学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1)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依据:材料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梦》展现了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体现了对现世生活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