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11·广东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2.(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3.(2008·广东理基·6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C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2012·广东文综·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
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
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2008·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 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B
3.(2007·广东文基·3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答案】A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009·广东单科·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答案】C
2.(2009·广东文基·35)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答案】D
3.(2007·广东单科·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A
4.(2007·广东单科·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答案】C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