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
第9单元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2·江苏扬州调研,1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2.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D.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3.(2012·江苏百校第一次大联考,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4.(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11)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上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5.(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6.(2012·安徽文综,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7.(2012·海南单科,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8.(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3)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讲述了一个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向犹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三千元钱,结果到期不能偿还,夏洛克便向法庭请求依约从安东尼奥胸部割一磅肉抵债。请求得到法官准许,但法官同时强调,所割之肉的重量不能有丝毫误差,且不能流一滴血,这是契约没有规定的。这一故事与罗马法哪一原则最接近(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严格遵守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2012·天津文综,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10.(2012·广东佛山二模,19)下图是北京大学法院大一某学生在查阅某部法典资料时其中的部分目录。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法典应是( )
第二章 法的渊源(14)
第一节 制定法(14)
法律(lex)和平会决议(plebiscit um)(14)
元老院决议(16)
皇帝谕令(16)
A.《十二铜表法》
B.《秦律》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民法大全》
11.(2012·广东惠州二模,19)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对此,理解错误的是,当时( )
A.希腊人对神没有神秘感
B.希腊“神人同形共性”
C.希腊出现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D.希腊人亵渎神灵
12.(2011·福建南平模拟,20)《斐多篇》说:“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瑕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文中的最后一个“人”是指( )
A.梭伦 B.伯利克里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2012·广东清远佛冈一中测试,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主权在民”在后期演化为“暴民政治”,德才之人遭排斥,这种制约“强人”的有力武器中,也集中体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
——《世界历史》
材料三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源自西方”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是指雅典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这种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它反映了雅典时期推行怎样的民主方式?并指出它给我们在当今的决策上有什么启示?(8分)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希腊文明”“断层”四个词语,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90字以内)(8分)
14.(2012·山西晋中四校联考,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8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10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克利斯提尼的此项改革就是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地域部落可理解为行政区。
2.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本题中苏格拉底批判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在材料中,这个弊端是指可能仅靠抓阄选出的人不适合其岗位。故选D项。
3.C 解析: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言论”不能作为直接的史料来论证这一观点;B项“陶片”不能全面反映论点,不够严谨;D项《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论证“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也不够严谨。本题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特点。
4.B 解析:大部分贵族等级高,权力大,因此A、C两项错误;雅典建立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是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D项错误。故选B项。
5.D 解析: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这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故选D项。
6.D 解析:本题以《阿提卡之夜》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伸缩性很大的习惯法,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限制贵族滥用权力成为平民斗争的目标;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根据题干审判官或仲裁官受贿将被处死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权益,排除B项,答案选D项。
7.D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制定说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因此,D项正确;A项中的“社会各阶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于“立法主导权”;C项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8.C 解析:根据契约内容,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如果被割肉中有血,即是违反契约,这表明罗马法注重按照契约内容、约定办事,故应该选择C项。
9.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C项反映的是习惯法的判决原则,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违背罗马法的原则。A、B、D三项都符合罗马法原则。
10.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从目录中的“法的渊源”“制定法”,以及题干中的“法典”,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1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人文精神。从材料信息可知,色诺芬尼认为,神和人一样都是生出来的,与人没有大的差别,这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故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12.C 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突出人文主义。
13.参考答案:(1)制度:直接民主制度。主要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
(2)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个人权力(集体暴政),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民主权力被滥用,使雅典逐渐走向衰退。
(3)民主方式:抽签选举。启示:决策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以人为本;注意加强对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4)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而雅典民主政治一方面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另一方面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但雅典民主政治也隐含着社会动乱,使希腊文明形成断层。
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直接民主”,从而上升到制度层面;而第二小问要抓住雅典城邦的特点,展开分析。第(2)问紧扣材料,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突出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但注意表述要合理、具体、完整。第(3)问中的第一小问理清题干,注意回答的“方式”,主要联系书本知识,难度不大;而第二小问联系当今社会政治建设,注意从“决策的方式”“决策者”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表述要合理、恰当。第(4)问考查对史实的综合、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语言表述方面的难度;注意对这四个词语的串接要有层次性,明确主题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而对这一影响要一分为二展开具体分析。
14.参考答案:(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
(3)落实: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目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第(1)问从《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内容以及法律体现公正性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回答辛亥革命在法制建设上的成就,原因从辛亥革命失败根源上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治”含义,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