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浙江版
第3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知识重组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阶段。
君主
明朝
(1)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专制的强化
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是由皇帝钦定,其职责是跪受笔录,传达谕旨,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经济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行业的主体,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出现徽商、晋商等地域性商帮和同一地域商人在异地的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
经济政策
(1)明清时期继续强化重农抑商政策;(2)明朝推行海禁政策;(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进步
思想
心学
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日益束缚人的思想
反封建民主思想
明末清初出现,涌现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大批进步思想家,否定君主专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对传统儒学批判地继承
科技文化
科技
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主要代表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这些科技成就未能向近代科技转变
文学
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出现了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优秀小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曲
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精研细磨成“水磨调”,发展成为昆曲。清朝时期徽汉合流,徽班进京后,京剧逐渐形成,成为国粹
书法
明代书法以文徵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
规律启示 (1)无论是明朝的内阁大臣还是清朝的军机大臣,都只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3)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出现了新景象,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并对科技与文艺的发展产生影响。
(4)此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误区警示
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考情调研
时间
考点
试题在线
2010
海禁
例题2
2011
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
例题3
2012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影响
例题1
考向例析
1.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影响
【例题1】(2012·浙江文综,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几个正确的选项都是教材里的内容,康熙帝这些举措与提升满族文化无关,都是针对汉族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重视儒家的目的就是缓和满汉民族矛盾。
答案:B
备考指南 本部分一直是浙江高考高频考点。高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的考查,侧重于各个历史阶段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特点。复习备考时,注意梳理不同阶段具体措施,注意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深化提升 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归类
(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来加强皇权。
(2)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代设置御史大夫,汉代设置刺史来监察官员。
(3)注重官吏的选拔。如秦代官吏由皇帝任免,隋唐之后实行科举制。
(4)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2.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例题2】(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备考指南 浙江高考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侧重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明清时期重商思想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深化提升 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及明朝中后期重商思想出现的原因
(1)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②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③尽管古代统治者始终把农业看作“本”业加以重视,而把工商看作“末”业来加以限制,但由于农、工、商之间这种互动的关系特点,古代的工商业还是代代有所发展甚至出现繁荣局面。
(2)明朝中后期重商思想出现的原因:①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重商思想普遍出现,市民和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不断爆发。②明中叶后,出现了一些重视商业的政治家、思想家,如徐光启、李贽等。徐光启在其思想中,提出了许多保护商人权益的观点;李贽坚持主张封建政府减税以“惠商”。(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3.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
【例题3】(2011·浙江文综,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参考答案: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备考指南 明清的王阳明心学及反封建思想一直是近几年浙江高考命题高频考点,考查的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复习备考时,注意准确把握明清之际各位思想家的思想,特别注意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横向综合
17~18世纪的中西对比
中国
西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在西欧、北美地区确立
对外政策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殖民扩张
思想科技
文化专制,科技文化渐失活力
启蒙运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2.(2012·浙江绍兴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3)中国历史上,长城一向是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但康熙皇帝认为长城已失去防御功能,决定此后不再维修。原因之一是康熙帝认为( )
A.治国之本在于“修德安民” B.“羁縻府州”有利于统治北方
C.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海洋 D.人类社会已进入热兵器时代
3.(2012·浙江台州期末,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2012·浙江桐乡2月模拟,13)清代学者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C.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5.(2012·浙江杭州二中基本素质摸底考试文综,14)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6.有人对下图做了如下介绍:“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所指代的城市为( )
A.上海 B.广州 C.泉州 D.福州
7.“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8.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吗?”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9.(2011·浙江12月五校联考,4)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附有121幅插图。下列插图反映造纸场景的是( )
10.(2012·浙江嘉兴二模,15)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基础是原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和汉族地区的汉戏
B.其逐渐形成时期正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流行之时
C.第一次由电影来表现其唱腔魅力是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
D.“八亿人口八个戏”反映了京剧艺术的再次全面繁荣
11.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甲组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乙组
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丙组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
(2)其余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因政务繁杂,任用官位较低的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本题中“中级官员”指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2.A 解析:本题考查康熙帝的治国策略。B项“羁縻府州”是唐朝的统治政策。C项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洋是在近代,康熙时期,北方边患不断。D项与题干无关。因此本题选A项。
3.A 解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一些民主思想和主张,B、C、D三项均是对其主张的正确描述。A项错在相权制约君权,因为自明朝开始,宰相制即被废除,在中央已经没有制约皇权的机构了。
4.C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基础为自然经济,因此统治者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发展小农经济,导致手工业者、商人致富后,不是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土地,由此出现题干所述现象。故本题选C项。
5.A 解析:明清时期,传统自然经济虽然继续发展,领先世界,但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禁海”,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后面。本题选A项。
6.B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十三行”“美国、英国”“镇海”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所指代的城市为广州,因为清朝实行海禁后规定只有广州一处可对外通商,并在此设立十三行。
7.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此思想家批判圣人之道,否定圣人权威,联系选项中人物主张,可知该人物是李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8.D 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从材料中“天良”“问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要求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
9.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是制瓷,B项是造纸,C项是冶金,D项是纺织。故本题选B项。
10.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京剧是由徽腔、汉调、昆曲、梆子腔等地方戏剧融合北京地方语言发展而来,A项排除。《定军山》是默声电影,因此无法表现谭鑫培的唱腔魅力,C项排除。“八亿人口八个戏”是“文革”时期文化凋敝的表现,D项排除。故本题选B项。
11.参考答案:(1)丙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甲组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无决策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乙组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导出来:图片材料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
(3)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整体发展阶段;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朽;③思想:理学和心学占据正统,批判理学的新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④外交:实行闭关锁国,严格控制对外交往,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禁绝”和“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第(2)问,甲组中的材料说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吏权限下降,能够推导出材料中的结论,乙组材料中没有关于雇佣关系的信息,因此无法直接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