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检测(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同姓不婚”,根据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可知,晋国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①正确,燕国是西周王室贵族召公奭的封国,所以两国国君均是姬姓,再根据同姓不婚原则,排除②;宋是殷商后代微子启的封国,③正确;秦是因功臣分封,不是姬姓,所以④正确。 2.(2012·淄博模拟)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解析:选A 集体决策、直接参政和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同时也是弊端。法治原则对决策的错误无多大关系。故本题选A项。 3.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山西平阳等地出现合伙经商,一个人出一份本钱,众人共同经商,说明这时出现了新的经商方式,所以选择B项。材料与“专卖”“票号”及“雇佣关系”无关,故排除A、C、D三项。 4.朱熹说:“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这段材料体现出程朱理学具有(  ) A.泥古不化的教条性 B.师古通今的开放性 C.“格物致知”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解析:选A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表明,程朱理学将现世生活圈定在古圣先贤的圈子里,具有鲜明的教条主义特征。B、D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解析:选A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说明了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借物抒情,展现神韵意趣,从而张扬了个性,故A项正确。 6.(2012·大纲全国高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该条款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导致中国无法单独决定自己的关税,因此选A项。 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解析:选C 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活动蓬勃发展。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实业救国,以求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8.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社会乌托邦”可知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故正确答案为D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时所处的年代应是19世纪,故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他们”是指19世纪初期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运动。 9.(2012·武汉模拟)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随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贝格尔”号所走的路线与麦哲伦环球航行相同 B.“贝格尔”号以内燃机为驱动进行远洋航行 C.自然选择构成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 D.达尔文的行动是文艺复兴关注“人”的直接产物 解析:选C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观察图中路线可知A项错误;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所以B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与达尔文生活的时代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2·武汉模拟)毛泽东曾说过:“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我们取得“这样的国际地位”的原因是 (  ) A.发展军事科技,有助于国际地位的提升 B.军事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C.提升军事实力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 D.没有军事优势就没有国际地位 解析:选A 建国初期,中国军事科技落后,发展尖端军事科技,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不起决定作用,B项错误。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是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C、D两项错误。 11.(2012·广州调研)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C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盲目发展,C项正确;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社会动荡,B项错误;二战后,摇滚乐和爵士乐出现,A项错误;D项出现在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中。 12.(2012·威海模拟)下面是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际货币体系转向以美元为中心 B.美元偶然地充当了世界货币 C.国际货币关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D.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特点 解析:选B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基础之上的,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2·武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素的革除最为彻底——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当法国大革命开始之时,此前的15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动荡,他们动摇了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其中最重要的风暴发生在北美。……(19世纪初)法兰西共和国已经死亡,而在整个旧大陆,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和旧制度力量之间产生了对抗,前者就是拿破仑体制。……从逻辑上说,法国大革命的身影掩盖了它此前或随后的各次运动。但这些运动同样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评述材料中关于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所产生影响的论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对民主制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解题时,首先要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论证,同时还应该注意题目的要求,与要求不符的,分数相差较大。 答案:一等(20~12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11~6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5~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提示: 材料一的观点:法国大革命开启了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论述角度:法国大革命实践了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传统体制的冲击和对世界其他地区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的观点:法国大革命对政治民主化潮流影响有限。论述角度:法国大革命前美洲和欧洲的社会秩序已受到极大冲击;法国大革命后引发了法国国内的共和制和君主制的长期争斗,社会动荡;其他地区的社会运动对民主政治化潮流影响同样深远。 14.(2012·南京调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柄“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欧盟大部分公民赞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最早萌发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进入21世纪,推动其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弊端。(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分析200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的原因。(6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作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积极应对?(8分) 要求:①层次分明;②表述成文;③富有逻辑;④200字左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结合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来回答;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图注来回答。第(3)问“主要特点”从材料三柱状图与数据变化归纳概括即可;“原因”注意题目的要求“从国内经济发展角度”。第(4)问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原因: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因素: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2)弊端:金融危机蔓延。 (3)特点: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起伏状态。 原因: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答案要点: 对自身:加强管理、降低能耗、技术创新、结构调整。 对外贸:吸收经验技术、引进外资、加强合作。 对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提高服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