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从中可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896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A.张裕公司的创办得益于晚清政府放宽投资设厂的限制
B.孙中山为张裕公司题词时的身份应该是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C.康有为、黎元洪等祝贺期间适逢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D.张裕公司被中国银行接管表明国民党正积极为抗日做准备
2.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是形成( )
A.洋务资本 B.民族资本 C.外国资本 D.官僚资本
4.作为烟草制品的标志——烟标,折射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右图的烟标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族工业发展 ④近代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在他看来,“购买外洋器物”根本目的是( )。
A.模仿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火轮船发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D.实现富国强兵的治国理想
6.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D.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8.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
9.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 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10.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1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12.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立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 )
A.香港的政策自由 B.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C.本国封建势力压迫 D.民族工业寻求靠山
13.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14.1866年,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的船政学堂开设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这反映了船政学堂( )。
A.尊崇“师夷长技以制夷” B.遵循“中体西用”原则
C.不重视传统经典的修习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15.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二、非选择题
16.(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5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5分)
17.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两角度谈谈这些企业的特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3分)
(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秦二爷的企业命运如何?(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晚清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后;孙中山从未担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1934年中国银行接管张裕公司,表明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开始鲸吞民资企业,这个时候蒋介石奉行的恰好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C??????
解析:中国的民族企业出现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办轮船招商局,首先打破列强垄断航运局面。
3.D??????
解析:A、B、C项所述史实,均是在民国之前出现的。
4.D??????
解析:图片上有“建国牌”、“提倡国货,挽回利权”等字样,以及民国旗帜图样,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潮不符合题意。
5.D??????6.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本身使农民战争,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内部又实行圣库制度,阻止商品经济的发展,故应该排除,所以应该选择C项。
7.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两大事变以及外商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可知和日本的侵华有关,随着列强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侵略不断加深,外商投资区域也逐渐转移至中国东南,选择D项。
8.B??????9.A??????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宣统年(1908—1912年)清朝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 A项是正确的,“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 B项错在“完全”放弃的表述上。 C项出现于1912年至1919年,与“公债”的表述不相符合。 D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与题意不相符合。图片是清政府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时间是宣统年间即1908—1912年。B项说法较绝对,可排除;C项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时间是1912——1919年;D项洋务运动在1894年失败,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本题选A项,公债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
10.A??????
解析:本题首先可以排除BD,最大的疑惑是C项。但是三幅图所反映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的道路。图2和图3都是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11.D??????
解析:本题考察抗日战争。根据题干“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表明时代背景,“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抢运到了”说明实行了“大撤退”,综合以上体现了物资转移的必要性是为了持久抗战。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3.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由于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一直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4.B??????
解析:依据材料,论从史出。材料看不出A项的“制夷”; “要读《圣谕广训》、《孝经》”说明C、D项不符史实。船政学堂课程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要学习封建经典。这正是洋务派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体现。
15.A??????
解析: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本题最可信的是当时的档案文件。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近代科学技术进步。(3分)不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控制原料和市场;规模大产量高等。(2分,任两点即可)(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3分)? 影响: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2分)
17.(1)兴办实业的热潮(或:实业救国的热潮)(1分)。特点①“先天不足”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或: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1分)。②“后天畸形”如: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地区分布不均衡;多投资轻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不完整,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分)。(2)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以及爱国心的驱使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不能(1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1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三座大山的压迫),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分)。(4)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公私合营,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1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