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一、选择题 1.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2.《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精神,它为后来的许多法律性文件提供了范本。其中不包括( )。 A.《1793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3.普罗泰戈拉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他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 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 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 4.启蒙运动发生的中心地区是 A.法国 B.美国 C.荷兰 D.意大利 5.钱乘旦在《1500年,现代化起步》中说,在近代世界的起点上,人们看到欧洲正在出现巨大的社会变动,看到欧洲已经发生大规模的文化运动,……这些都标志着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而动荡的发轫处就在欧洲。?这些运动最早开始于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8.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9.“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10.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1.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这种观点最有可能产生于( ) A.8世纪 B.9世纪 C.15世纪 D.19世纪 12. 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13.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霍布斯的《利维坦》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14.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1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塔戈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概述上述材料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一、材料三,概括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 解析:《权利法案》制定在《独立宣言》之前。 3.C??????4.A??????5.B??????6.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用排查法,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 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也尚未发生,故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不妥,②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 7.D??????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重点强调“生命”。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7世纪的中国三大著名思想家和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能力要求是比较它们的异同点。A 、C、D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9.A?????? 解析:这段文字是智者学派的典型语言,通俗、形象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人是万物的尺度。 10.B??????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这一主张,实质上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圣经》的解释权不在是教会的特权了,所以说从神学的角度认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11.C?????? 解析:本题考察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注意题干中的“属于人的……。我自己是凡人,我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 12.C?????? 解析:引文体现出反对农奴制,主张人性、自由、天赋人权等,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要求。AD说法有误,材料没有反映出B。 13.B?????? 解析:关键信息“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从意大利拓展到西欧,其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 14.B??????15.C?????? 解析: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社会契约论的主张是对君权神授说的彻底颠覆,而非继承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1)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2)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3)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17.(1)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2)主要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3)思想:着眼人自身,肯定人的价值。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