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 A.以反封建斗争为主要目标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C.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D.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 000人,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 4. 1934~1936年的长征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5.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 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 116 105人。这说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7.(2012届广东韶关北江中学高三月考)右图为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①日寇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②国民党军队已放弃正面抵抗 ③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正面战场的主力 ④日寇受到中国军民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沉重打击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12届广东广州高三12月调研)《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 A.中日甲午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渡江战役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10.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进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12.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 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14.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明治维新后日本采取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依据所学和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3)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 (4)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1.C 解析: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对比即可正确推断出结论。 2.D 解析: A项不正确,共产国际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外部因素; B项的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C项的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因此B、C两项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故选D项。 3.D 解析: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4.C 解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原来的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5.D 解析: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件只有①项反映的长征和④项反映的西安事变。 6.B 解析:A项说法错误,在蒋介石消极抗战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C项与题意无关;国民党军队虽然勇于牺牲,但也遭遇过重大失败。故答案为B项。 7.A 解析: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仍在积极抵抗,组织了多次会战,②项错误;正面战场的抗日主力是国民党军队,③项错误。 8.C 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字“亡国灭种”可知答案为C项。日本全面侵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灭亡中华民族,这促使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觉醒。 9.B 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被迫发出“求和”声明,渡江战役发生在4月;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 10.C 解析:“东北解放军入关”,即入“山海关”,山海关是东北进入华北的重要关口。明确了这一地域限定条件,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解放军入关之前,故 A 项错误。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均与山海关无关,故排除B、D两项。 11.D 解析:“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说明国民党即将战败,作为“1949年”的史实依据,发生于1949年4月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最有说服力。 12.C 解析:①项出现于国民革命时期;②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③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歌词。故答案为C项。 13.(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2)A:太平天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4)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4.(1)中日甲午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 (2)九一八事变;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 (3)国际上:中日甲午战争时列强纵容;抗日战争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或答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或美苏英的支持均可)。 国内:中日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 (4)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因此是 14 年抗战。 第二种说法:1937年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 8 年。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