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
一、选择题
1.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2.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其表现不包括( )
A.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B.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C.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3.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C.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D.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4.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6.明治政府废除旧体制的措施包括( )
①“废藩置县”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废除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7.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明治维新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8.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10. 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
11.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2.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
(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
(2)材料二中康有为等人没有认识到“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1.A 解析:“农民解放”指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背景,可知是克里木战争。
2.D 3.A
4.A 解析: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5.D 6.C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全国藩国废除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由中央派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各地的封建割据状态。
8.D 解析:“废藩置县”一方面消除了封建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此举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9.C 10.A
11.D 解析: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D项成立。因为戊戌变法本身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思想的传播,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A
13.(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选择一种观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4.(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
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