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 热点十 经济全球化与大国的兴衰 热点演练 1.(2012·雅礼中学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其原因与20世纪时英法两国让位于美国和苏联的原因正相同。”这些原因不包括 (  )。 A.资源优势的丧失 B.技术优势的丧失 C.体制优势的丧失 D.战争的消耗 2.(2012·新余模拟)“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  )。 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3.(2012·惠州模拟)有人认为“在二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每一个只能称为‘半球化’,谁也不具备全球化的资格。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球化的历史起点是合适的。而在此之前,全球化只是一种趋势”。其原因在于 (  )。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C.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4.(2012·九江模拟)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为期10年的“中期贷款”,向某些由于经济缺乏效率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员国提供为数更多、期限更长的贷款。1980年世界银行增设“结构调整贷款”,帮助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国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这表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 (  )。 A.都是以稳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汇率为宗旨 B.都是以促进国际经济复兴和发展为宗旨 C.始终都按明确的分工来平行地开展活动 D.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业务上的相互渗透 5.(2012·扬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公斤,白银246 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区别? 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C [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时,荷兰为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为资本主义国家,而法国还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故荷兰此时不存在体制优势丧失的问题;20世纪时英法让位给美国、苏联时,英法为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为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成熟期,不存在体制优势丧失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 2.B [从时间1763~1871来推断应该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这应该是考查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的影响。题目又强调“在整个世界”,只有B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B项。] 3.A [在二战结束之后的两极对峙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世界市场同存并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单薄和脆弱的,所以只能称为“半球化”。] 4.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务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任务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提供长期贷款。由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期限更长的贷款”,“世界银行……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国家”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选D项。] 5.解析 第(1)问据材料实际回答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其含义是理解价格革命的内涵。第(2)问据材料说明英国政策的不同;影响主要从灾难性和客观性两方面作答。第(3)问趋势据材料说明;从科技、国家竞争等方面归纳原因。 答案 (1)影响: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2)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