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 关注民生保障问题,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热点演练
1.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主要反映了 ( )。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
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C.管仲以抑商政策来发展农业经济
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2.近代美国学者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 ( )。
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B.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 D.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
3.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光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到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 )。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4.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5.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4)依据上述西方社会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由材料中“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可以看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得到了人民支持和赞同。]
2.A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深刻地影响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3.B [工人到海边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游览,说明①③正确,从上流社会人士的反感口吻可以判断②正确;工人只是“一日游”,并不能体现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排除④。]
4.B [二战后,西方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实施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了社会平等;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惰性心理;国家福利并不能保障就业和解决收入问题,故答案为B项。]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和说明,原因从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的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新政中关于解决民生的措施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民生的措施。第(4)题从民生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结合方面分析。
答案 (1)发展变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也可)。原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2)措施:推行“以工代赈”。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
(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