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五 中美、中日关系与中国的多边外交
热点演练
1.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苦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3. 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4.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其中“另一个时代”的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 )。
A.逐渐倒向美国、日本一边
B.主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放弃与苏联结盟的外交关系
D.组织和发起不结盟运动
5.2013年1月1日,中美建交即将迎来第34个年头。30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摆在美国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不要跟蒋介石政权切断关系。……1950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引发美国方面的反应。……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马上发表声明表示要干预朝鲜的内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中表示,台湾未来地位的确定要等到太平洋安全的恢复。杜鲁门这个声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标志。
——陶文钊《美国要害中国吗》
材料四 时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五 2011年9月2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即为台“改装”其现有F-16A/B战斗机,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总额达58.52亿美元。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已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多年来,美方不顾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一再启动对台军售,……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中美战略互信,对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
——新华网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请根据材料说明原因。
(2)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3)据材料三回答,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是什么?“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由诗中的“辽海”可知此战发生在辽东和海上。]
2.B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为抗击日军所做的努力与牺牲,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抗战,故A、C、D三项不正确。]
3.B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对外关系中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史实。题干中“从美国这样做是因为”,说是分析原因应从美国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希望以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遏制苏联的砝码,故答案为B项。]
4.B [从题干材料和作者看,“另一个时代”开始于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新中国迎来了一个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故答案为B项。A、D两项观点错误; C项不符合时间要求。]
5.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归纳出其核心;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归纳原因。第(2)问据材料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阶段特征分析说明政策变化及原因。第(3)问注意从国际、国内两方面说明原因;实质从美国的战略意图思考。第(4)问提取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 (1)对日本侵华“保持中立”(或答不干涉、纵容等皆可)。原因是借口“主张和平”,“自我克制”,“不使用武力”和“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2)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 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其压力)。
(3)问题:外部的苏联问题;内部的台湾问题。 实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4)台湾问题、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环境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