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世界历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属于经典力学主要内容之一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落体定律 2.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3.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3题)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5.(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23题)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6.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格拉 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8.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9.(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23题)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后,法国戴高乐总统拒绝了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请求。戴高乐认为在欧洲防务上英国仍坚持借重美国,并且坚决反对建立欧洲核力量,这是他绝对不能答应的。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C.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 D.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10.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指( ) A.法国启蒙思想家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公社领导人 11.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12.(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8题)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护国主 13.影响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相关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B.海外贸易及经济文化交往活动 C.东方文明的影响 D.古罗马法律的影响 14.(宁波效实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8题)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C.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D.法律体系的完善 15.下图是当今世界某一重要组织的标志,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不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B.2002年11月在北京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C.中国加入该组织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D.该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 16.(36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 盛世唐朝 “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唐朝农耕经济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探究二 西方崛起  图8 (2)观察图8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4分)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探究三 斯大林模式  (3)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期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8分) 探究四 民族复兴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美国《时代周刊》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6分) 17.(2010年12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8题)(18分)在国际贸易史上,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历来属于对外贸易政策的两个基本的方向,纵观美国贸易史,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政策基本是交替进行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宪法》第l条第8款第3项赋予国会征税大权,授予它“拟订并征收各种税收、赋捐、并税和货物税的权力,甩以偿还债务和为美国的共同防御及总体福利提供财政支持。据此,美国第一届国会于1789年7月4日通过了该国历史上第一部关税法案。但1789年关税法的平均税率没有超过8.5%。这使得英国工业制成品大举涌入美国市场,从而对美国的新兴产业构成相当大的威胁。1816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真正保护意义的法案——《1816年关税法》,对铁制品征收30%的关税,对棉织品和毛织品征收25%的关税,而且对需要加以保护的工业原料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特别关税。此后,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至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为保护本国通货,欧洲各国纷纷实行进口管制。 ——摘自《东北亚论坛》(2005.1)邓峰著《论美国关税法的演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与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三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后者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订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著《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9.11.16)《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9年关税法》与《1816年关税法》相比在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上有何不同?《1789年关税法》与《1930年关税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4分,照抄材料不给分)你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始终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是什么?(2分) (4)纵观美国贸易发展历史,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 解析:抓住题中信息:“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是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左右。50多年后,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3.A??????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1973—1975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膨胀的局面,即所谓“滞胀”,面对这种局限,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减少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故①③④正确。为了解决“滞胀”局面,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②错误。 4.B??????5.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颠三倒四应该属于现代荒诞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6.A??????7.B?????? 解析: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看,野蛮的军事征服者最终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征服,罗马征服了希腊,却受到希腊文明的深刻影响。 8.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9.D??????10.C??????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远未成熟。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也只能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它只是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11.C?????? 解析:本题可运用排除法。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和提出力学三大定律,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B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对上帝造人说提出挑战;D伽利略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正确性,三者均动摇神学权威。故选C符合题意。 12.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注意材料中“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可见“巴厘满”对国王有制约作用。“巴厘满”就是议会parliament的音译词。因此答案为B。 13.A?????? 解析:本题考察古希腊政治文明产生的客观环境。希腊半岛是爱琴海区域的主要部分,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境内80%是山地,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海,海岸曲折,良港众多,适宜航海。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同时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海岸线曲折,有很多优良的天然海港,通过发展航海业,可以加强对外界的联系,为希腊人的海外活动提供了便利,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航海活动也有利于希腊人形成开放的民族性格和富有探索精神的民族心理。冬季多雨,夏季干热,季风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等,可以换回粮食,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联系,形成了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工商业的相对活跃有利于平等互利思想的形成。希腊海洋性自然地理条件从各方面间接影响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 14.A?????? 解析: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这样,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罗马政府遂设置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经过一段时期的适用与完善,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据此推动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15.B?????? 解析:从旗帜可以断定此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会议上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二、非选择题 16.(1)表现:农业发达,物资充足;南北经济往来频繁,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6分) ????????????? 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采取轻徭薄赋等措施。(6分) ?? (2)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崛起;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 变化: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 ?? (3)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8分) ??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17.(1)征收关税目的:《1789年关税法》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偿还战争期间的大量债务;《1816年关税法》是设置关税壁垒,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经济。(2分) 影响:《1789年关税法》颁布后大量英国商品涌入,美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930年关税法》则引发了国际贸易战,使经济大危机下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2分) (2)对美国:使制订贸易政策的权力从国会的手中转移到了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机构手中;又使经济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石,为其后来争夺世界市场上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4分) 对世界:带动和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个自由经济秩序时代的到来,为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奠定基础。(2分) (3)主要特点:隐蔽性;矛盾性或虚伪性。(4分) 根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只能是被限制而不可能根除。(2分) (4)启示:适当的关税保护能保护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与安全;利己主义的关税保护害人害己;没有超国家利益的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政策从属于国家利益等。(任答2点给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