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一、选择题: 1.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解析】选D。 2.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来源:学科网]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4.唐代的长安和北宋的东京,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类似之处是( ) 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限分明 B.都有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 C.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D.都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D项是北宋东京商业发展的特点,A、B两项是唐代长安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只有C项是两者的相同点。故选C项。 5.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字面意思,从商业发展角度可知,反映的是商业交流的频繁,商人往来奔波。故①②正确。秦在西面,楚在中原地带,因此③正确。④表述错误。 6.“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来源:学,科,网] 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明清时期中国人思想观念发生由重农到重商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项是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C项错误,明清时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与西方文明的交流,D项表述错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 9.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纷买田置地的史实,从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是不利于资本主义再发展的,这种现象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充分的资本积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丛》[来源:Z§xx§k.Com]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来源:学科网] ——《隋书》 材料二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唐太宗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10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唐太宗的主要变化是什么?(4分)  (2)唐太宗观点:①隋代的仓储,最终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②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政策。看法:唐太宗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能从政权兴亡的角度来分析仓储的正反面的作用,为此,他统治前期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促进了唐朝的稳定与发展。 (3)从反对奢华到自己也大兴土木,奢侈浪费。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