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含详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思想演变关系。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材料的观点:新的学说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思想渊源。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出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源于古希腊雅典的古典文化。A项体现的是经济与思想的关系;B、D两项不能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2.“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而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伏尔泰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3.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狄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在题干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联邦共和的主张,因此应该排除含③的选项,而①②从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中体现,④在题干材料中后半部分中体现,故正确的答案是B项。 4.下图是16世纪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画面表现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先贤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这幅画最能反映的是(  )  A.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B.文艺复兴的实质 C.理性主义的发展 D.美德即知识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材料的理解能力,古代希腊文化是文化史模块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图片《雅典学院》的理解上。亚里士多德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他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选项A正确。 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D两项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 6.(2011·郑州)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据此本题D项符合题意。 7.(2011·上海·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拜占庭帝国即为东罗马帝国,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8.(2011·浙江五校联考)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 9.(2011·东北师大附中第三次摸底)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这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10.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第一段材料指出,人民只能胜任就可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第二段材料指出,不论条件,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而三权分立原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11.(2011·郑州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理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但是贵族的团体是世袭的,在立法上只有反对权,不应有创制权。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种权力既要分立,又要互相制约。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及法国启蒙思想的侧重点。 (3)指出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 [答案] (1)历史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是属于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畴。 依据: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2)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 侧重点: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美妙构想。 (3)作用: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答案] (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起源(或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阶段:构建理想社会。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