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 A.文化革命运动 B.社会变革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学术交流运动 2.(2012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2题)《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3.《商君书》中记载,商鞅在某国辩论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这个国家当在( ) A.魏国 B.秦国 C.齐国 D.燕国 4.(2012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一模9题)辟雍(右图)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史学家钱穆说“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教育与政事密切相关②体现了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文化特点 ③这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④这体现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2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高三调研23题)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6.(2012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5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7.(2012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李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4题)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9.(2012年1月江门调研14题)《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0.(2012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检1题)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11年12月山西诊断3题)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12.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13.(2012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21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 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 颐、朱 熹、李 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 颐、王阳明、顾炎武 14.(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7题)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15.(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3题)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10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26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17.(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38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材料三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材料四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4分) (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儒家社会道德观。(6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4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西方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4分) (5)根据材料三,指出“天理”的内涵。西方先哲根据自身主流文化的弊端在启蒙时代提出了什么观点来规范社会秩序。(4分) (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4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是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变革服务,因此“思想解放运动”定位最准确。 2.C??????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题干材料“商鞅”不难得出答案。 4.D?????? 解析:从材料上明显反映出“行礼乐,宣教化”的强烈政治色彩,因此①项为正确,此外通过题目给出的选项也可知①是必须选的;西周实行分封制,如何来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那就是“礼乐”这一手段方式。春秋以前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材料能体现这一点;这样,强烈的政治色彩及学在官府,所以②是不对的。 5.B?????? 解析:选项反映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们的作品,前两部作者都是顾炎武,第三部作者是黄宗羲,《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本人的作品。从“亭林亦复推重”反映出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也非常赞赏这本著作。所以答案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A??????7.B?????? 解析:孟子主张“仁政”,黄宗羲君主专制,②③正确;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①错误;李贽的思想中也没涉及反对专制、暴政的内容,故排除④。 8.B??????9.C??????10.B?????? 解析:③与程朱理学是在吸取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史实不符,所以应该选择B。 11.A??????12.C?????? 解析:这位思想家是黄宗羲,他出任官吏是为了天下和百姓,不是为了一个姓氏的天下,显然是反对君主专制,因为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世袭的。 13.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项属于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观点;②项属于黄宗羲的反对君权限制君权主张;③项属于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④项属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4.C?????? 解析:重农抑商的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明清进步思想家对此是持反对的,而民主科学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AD两项排除;BC两项都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B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是C项。明清之际,理学僵化,空谈义理,因此,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15.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而作为封建君主是想加强君主权威,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二、非选择题 16.(1)是正确的。 (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分) (2)黄宗羲: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雍正帝: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分)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分) 17.(1)反对暴政,主张“克己复礼”(或主张德政,克己复礼)以礼治国。(4分) (2)修身、齐家、平天下(围绕该主旨的说法都可以)。(6分) (3)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4分) (4)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发展服务于专制政治。(4分) (5)“天理”:儒家的伦理规范道德。(2分)法律观(社会契约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6)都强调道德的重要;都主张通过教育劝化人。(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