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2.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图①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 图② 五四运动
图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图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2年1月山东潍坊市高三质检15题)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4.(2012年高考)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5.(2012年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27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A.主张民主科学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6.(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7.(2012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二模15题)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发表。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9.(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19题)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10.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中国近代的
A.顽固派 B.维新派 C.洋务派 D.革命派
11.(2012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12.(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6题)近代报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以下是民国二十年《民间周刊》部分内容。下列内容有可能出现在刊物上的是( )
A.宣传新三民主义 B.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
C.痛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D.发布日本进攻南京的消息
13.(2012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7题)在《海国图志》中,“志于英夷特详”。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A.中国最主要的敌国 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
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14.(2012年11月泰州高三联考6题)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依据是
A.领导阶级 B.革命任务 C.指导思想 D.历史阶段
15.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二、非选择题
16.(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1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魏源对“夷”有何认识? (2分)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一一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说明其主要内容。(2分)与魏源相比,梁启超、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1分)
材料四: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为此他倡导和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1分)
材料五: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例《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李大钊这篇文章宣传的是什么事件?(1分)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什么主张?(1分)
(5)综合以上材料,请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趋势作简要说明。(2分)
17.(2012年10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26题)(16分)现代化(又名近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观念,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的系统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实也始终伴着多方面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的演变历程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次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
(1)“器物”变革主要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有哪些内容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各有何影响?(4分)
(2)“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2分)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2分)
(3)“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请简述它的主要内容(4分)
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的主流由民主科学思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方面贡献最大。
2.C??????
解析: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但中国的政体形式、革命任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转变并不大。
3.D??????
解析:从1897年到1911年间,正是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动,A.B.C均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D选项文学革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期间,时间是1915年以后。
4.B??????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5.D??????6.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C??????
解析:《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9世纪90年代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应在20世纪30年代后,两者与1921年时间不吻合。B项袁世凯1915年提倡“尊孔复古”,使儒学有一定的恢复,与材料中不敢谈孔子不符。答案选C项,正由于陈独秀等思想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8.C??????
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的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这条道路。
9.A??????10.B??????
解析:解题关键是认识到作者认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必须一一尝试,这与人教版必修3中康有为主张“三世说”的内容完全吻合,故属于维新派主张。
11.D??????
解析:主张上述思想观点的派别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者。这些思想都是主张针对近代中国的危机而提出来,因此其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
12.C??????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民国二十年即是1931年,则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应是在1924年;B项应是在1927年;D项应是在1937年。
13.A??????
解析:1841年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0—1842年正是中英两国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所以英国作为中国最大的敌人,必然会被魏源关注。
14.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派别有所不同,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和主要矛盾是民族和阶级矛盾,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任务是实现民主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15.A??????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反袁、护国、护法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正在孙中山处于沉闷、彷徨之际,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又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启示,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思想理论上的依据,孙中山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1分)魏源认为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1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方面此中国先进(1分)。(2)变官制,实行政冶改革(1分);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2分)进步之处:不仅耍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政治制度(1分)(3)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2分)新文化运动。(1分)(4)十月革命。(1分)主张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1分)(5)从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到向俄国学习 (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1分)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习器物 (技术)到学习制度 (君主立宪),再到学习思想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观念)三个发展阶段。(1分)
17.(1)洋务运动(2分)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兴办近代工业之风;(1分)军事方面,创建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1分)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养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材;(1分)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1分)因此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1分)(如果学生答的是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海军也可以)(2)戊戍变法、辛亥革命。(2分)戊戍变法中的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3)新文化运动。(2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