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宿迁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2.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包括(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
3.(2012年2月桐乡模拟17题)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g
2949kwh
10.9kg
A.没收官僚资本 B. 兴起“大跃进”运动 C.土地改革 D.优先发展重工业
4.(2012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24题)右图是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花车之“艰苦奋斗”,该主题体现我国历史阶段是( )
A.新中国成立 B.过渡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5.(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16题)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6.下图为1955年周恩来为亚非国际会议的一些与会代表签名的情形。这次会议的承办国是( )。
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缅甸 D.泰国
7.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8.1967年1月,出现“一月风暴”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9.(2012年3月厦门市质检16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10.(2012年3月枣庄市模拟)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56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确立?B.
“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11.(2012年浙江11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求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2.(2012年4月安徽省巢湖市二模17题)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13.(2011年11月泉州一中期中2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4.继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2007年 7月1日,满载货物的拉萨至格尔木到兰州的集装箱班列从拉萨西站驶出,雪域高原从此开始了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历史。这将进一步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①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②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是现阶段我国 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④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其关键点是( )
A.中苏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中美关系趋于缓和 D.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
16.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近代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问题:
⑴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⑵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南京临时参议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指出当时政治斗争的焦点。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
17.(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4题)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它们的实施表明三大改造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D??????
解析: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是西方国家所特有。
3.D??????4.B??????5.B??????
解析:考查中国现代外关系中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知识点。题干中“从美国这样做是因为”,说是分析原因应从美国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希望以改善中美关系,以增加遏制苏联的法码。
6.B??????
解析: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7.D??????
解析:皇家警察是英国由英国女皇授予香港警察的。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刚刚回归,原来的部分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
8.A??????
解析:“一月风暴”是指上海造反派组织的夺权活动。
9.D??????
解析:“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在1972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5年,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是在80年代。
10.D??????11.D??????12.A??????
解析: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项为正确答案。
13.D??????14.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西藏地方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可能成为中心工作,排除③,选B。
15.C??????
解析:中美乒乓外交率先突破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长期彼此封闭局面,从此迎来外交的突破性进展。
二、非选择题
16.(1)宪法抽象,较难认识;宪法约束君权,在专制政体下很难传播。⑵举措: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斗争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⑶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被瓜分的命运。积极影响: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世界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重要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