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原创题)“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 ①唐诗的繁荣 ②理学的形成 ③宋词的兴盛 ④话本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2、(2011·泰州摸底改编)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3.(2012·安徽省泗县质检改编)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4.(2011·南京市第二次模拟改编)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  A. B. C. D. 5.(2011·南师附中期中卷改编)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6.(原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此次博览会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其设计的理念上来讲,中国馆的外形源于汉字“華”(见下图)。下列各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繁体字才能体现中国文字的精华 B.现代中国文字依然保留了一些原始色彩 C.上海世博会使得汉字大放异彩 D.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7、(2011·安徽文综改编)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8、(2011·南通市第二次调研改编)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9、(2012·湖南雅礼中学调研改编)对比右边两幅画,它们表现的差异主要是( )   郑板桥《墨竹图》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 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宗教生活的差异 10、(2012·辽宁葫芦岛市五校协作体改编)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11、(2011·福建文综改编)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12.(2012·湖南衡阳八中摸底考)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二郎神是金色,窦尔墩是蓝色……。你认为“金色脸”表示( ) A. 忠勇正义 B. 奸诈狡猾 C. 桀骜不驯 D. 威武庄严 二、非选择题 13、(2011·九江市调研卷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确实有持“汉字落后论”的人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张,甚至极端地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将中国学术的不发达,经济的不发达都归罪于汉字。 材料三 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这些记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 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逐渐演变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书法艺术,请说出中国书法的功能。(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全面否定汉字的观点。(4分) (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人提出,汉字是没有前途的文字。依据材料三,批驳这一观点。(3分)请你为信息时代汉字发展前途献计献策。(2分) 14、(改编)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欣赏下列书法、绘画作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张旭的书法 图2 颜真卿的书法 材料二    图3 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图4 蒙娜丽莎图 图5 圣母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书法作品各有何艺术特点,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欣赏材料二中的绘画作品图3,请你从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写出这幅画的解说词。 (3)指出材料三中图4与图5两幅名画共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第二讲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 1. C 2. C 3. A 4. D 5. C 6. B 7. A 8. C 9. C 10. D 11. A 12. D 13. (1) 趋势:由繁到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2) 全面否定汉字,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把西方文化作为反封建、革新社会的武器,具有进步性。但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片面倾向,不能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 (3) 批驳:①汉字存在的历史,说明汉字是一种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化。②保存中国各民族甚至周边国家丰富的文明记录。③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④承载的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选择。(答出三点即可) 解决方法:创造出当代的理想的汉字计算机文化。(言之成理即可) 14. (1) 风格: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讲求规范法度;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强盛的大唐气象。 (2) 艺术特点:描绘江南风光,墨色恬淡,构图不追求对称,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称为“残山剩水”。时代背景: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治现状,表现了文人的不满。 (3) 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人性的美,是古典主义的典范。特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或人性的萌发)。 (4) 认识:书法绘画的不同特点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