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王安石变法 1、(2011·扬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 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 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2. (2011·盐城调研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二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三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和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 (2) 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商,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采取了哪些措施。 (3) 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1、(1) 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 思想:以法治国。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3) 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一、材料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1)(2)问,还要概括其方式。第(3)问回答时需对应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措施各自的深远影响作答。 2. (1) 梭伦:崇尚中庸,不偏不倚。 目的: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目的:废除奴隶制,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2)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商鞅变法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增加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3、(1) 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 (2) 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 都移风易俗;都确立了新的土地制度。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