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发展测试
复习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条件、内容和影响。??? 3.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情况。??? 4.掌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及其影响。??? 5.掌握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选择题1.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侵略的阶段性变化主要取决于侵略国A.经济发展的变化???????????? B.经济实力的变化C.远洋技术的变化???????????? D.道德水准的变化2.下列历史现象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范畴的是①贩卖黑人奴隶?? ②价格革命?? ③圈地运动??? ④掠夺殖民地财富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 ①②③④ 3.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的典型历史事件是A.英国的圈地运动 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C.美国的《宅地法》 ???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4.与法国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革命也早一个多世纪爆发。其原因是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 ②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③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 ④都铎王朝内外政策的促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贵族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与资产阶级结盟,这表明英国新贵族A.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同??? B.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C.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一致????? D.都要求彻底改变封建生产关系6.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A.比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晚?????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C.高利贷资本挤占了工业资本??? D.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不牢7.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说明①当时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③新技术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④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 使工业布局摆脱河流的限制??? ② 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③ 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 ④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指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手里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C.对商品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加强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11.两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对待新技术新设备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素是A.科技水平远远超出其他西方国家??????? B.最广大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C.海军实力维持着海上贸易的通畅??????? D.旧的经济结构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12.19世纪70年代后,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首要经济条件是A.完成国内社会革命????????????????? B.向外急剧侵略扩张??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科技取得巨大进步
13.请判断在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应是A.石油工业、电气工业????????? B.钢铁工业、电气工业C.汽车工业、化学工业????????? D.纺织工业、冶金工业14.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经济的共同点是A.积极寻求国内市场 ????? B.要求限制进口C.同属资本主义经济 ????????? D.急需自由劳力15.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的是A.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C.发电机制造成功 ????? D.电力机车的运行 16.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这主要是指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趁机加强中央集权,以稳定资本主义C.运用科技成就,更多榨取相对剩余价值D.迫使政府调整政策,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模式17.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德国和日本的打击尤其严重,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共同原因是A.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 B.一战后失去全部海外殖民地C.本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D.受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约束18.下列事件与石油资源无关的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太平洋战争C.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D.伊拉克战争19.二战后,西德、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根本因素在于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20.20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反映出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弱点是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过分依赖外贸C.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过于积极D.重点抓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1.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苏联经济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战后初期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超级大国B.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C.20世纪后半期两国的社会改革都取得成功D.“冷战”结束后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渐趋一致22.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A.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 B.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股票投机导致金融市场紊乱2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亚海湾地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A.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 B.通过提高石油价格增加国民收入C.把石油资源收归国有??? D.发展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4.从新加坡、韩国在20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中,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是①利用外国资本向纵深方向发展? ②深化改革,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③对经济全球化既积极参与,又重视经济安全? ④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东西,就可以大胆地全盘引进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25.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的是A.新航路开辟成功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经济全球化趋势
?
?
?
?
?
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据《英国经济史编》材料二?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引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据《世界近代史》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摘自《大循环》回答:①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②比较材料一、三,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材料四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这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
27.阅读下列材料到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已基本上被几个大工业强国,首先是英国所控制。1860年英、法、德、美四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占66%;它们的对外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54%。它们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制成品,又从世界各地购进原材料和食品。……那时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国家已有一定数量并分布世界各地;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已占有完全的主导地位;对外贸易已成为它们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巨大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成为它们整个经济网络中的有机构成部分;独立的非工业国也不可避免地与工业大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回答:①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
③上述特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
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改变了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 10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均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回答:①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 ③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
?
三、问答题2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形式上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变化?概述每次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作用。
?
30.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结果。
?
3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和工作重心。而历史上各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经验教训,不仅对本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影响。请结合19世纪中后期太平洋沿岸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两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
?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A?D?A?B?B?A?B?C?B?C?B?C?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A?D?D?A?D?B?C?B?D?D?C?
二、材料解析题26.①条件:英国地处当时世界经济中心;国内政局安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主要影响: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造成了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②由积极采用新技术到抵制新技术推广应用。原因:英国是殖民帝国主义,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巨额利润;蒸汽时代的辉煌成就,助长了惰性,致使思想保守、目光短浅。③战略: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新技术,再引进和研究基础科学。影响:经济实力增强形成世界经济重心,促进了科技中心地位的确立;科技中心地位又巩固了其经济中心地位长盛不衰。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振兴繁荣,根本在科技,科技兴国是必经之路;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科技没有国界,应重视吸收和转化人类优秀科技成果;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有进取精神,否则将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27.①特点:世界贸易增长迅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一些国家经济结构中工业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工业大国是世界市场的最大受益者。②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市场的需求;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③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8.①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政府公共开支。异:里根政府强调改革税法,用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方法,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夫人政府则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推行企业民营化。②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问题实质,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职能解决经济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③此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以及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适时调整改革,发展了经济等内容,可见,此时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是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社会改革浪潮。??? 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中应抓住问题实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加强国家的独立性,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是改革的有效保证。
三、问答题29.①变化: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次变化。②特征及其作用:自由资本主义是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结果,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主要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互结合。它的作用是凭借国家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有所缓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0.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力争世界市场的优势,竞相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结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英法等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又竟相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31.生产关系:19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的障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落伍。社会环境: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如:边疆地区新危机、中法战争、中午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影响了经济发展。资源:美国资源丰富,且通过经济侵略获取了大量资源,这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原料掠夺,使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市场:美国通过西部开发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获得了国际市场;而中国由于自然经济的阻碍,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市场狭窄。劳动力:由于欧亚大量向美国移民,美国获取了大量的高素质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缺乏高素质的自由劳动力。资本: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国内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再加上欧洲剩余资本的流入,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使中国越来越贫穷,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独立发展。科学技术:美国先后通过两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19世界末超过了英、法成为世界第一;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在科技虽然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西方相比是大大落伍了,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