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资料(必修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兴奋起的原因包括
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使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自然灾害严重
A、(1)(2)(3) B、(1)(3) C、(1)(2) D、(2)(3)
2、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流行 B、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D、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1)(2) B、(1)(3) C、(2)(4) D、(3)(4)
4、《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对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5、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6、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
7、《临时约法》的内容不包括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C、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弹劾权D、实行总统制,总统有行政、立法、司法权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1)宣统帝退位(2)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1)(3)(4)(2) B、(2)(4)(3)(1)
C、(2)(1)(4)(3) D、(4)(3)(1)(2)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0、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华民国
1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和约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2、关于中共一大,说法正确的是
(1)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2)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3)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4)提出进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A、(1)(2)(3)(4) B、(1)(3)(4) C、(1)(2) D、(2)(4)
1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5、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6、有关遵义会议与长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长征是遵义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
B、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C、遵义会议对长征的得失进行了充分的总结
D、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7、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
A、黄埔军校的创立 B、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农民运动的发展 D、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18、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2)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3)群众基础的扩大(4)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A、(2)(3)(4) B、(1)(2)(4) C、(1)(2)(3) D、(1)(3)(4)
19、国民大革命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B、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团结大多数的革命阶级
D、独立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
20、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二、材料分析题
21、“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据材料回答:
材料论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此,洪仁玕提出哪些观点?试结合史实对其观点加以评论。
22、阅读下列材料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毛泽东诗词》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请你简单说明革命大革命至长征之前,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简况
(2):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是如何改变的?
(3)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3分)
三、问答题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度携手,为反帝反封建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
①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②两次合作中,国共两党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③第二次合作中,中共的合作策略是什么?(6分)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4、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
专题三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BB 6-10 BDDAA 11-15 DCCAA 16-20 BDDDA
二、材料分析题
21、(1)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洪仁玕认为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夺取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中原地区,而是选择了不易防御的苏杭之地;二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洪仁玕的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但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进取心减退,日益腐化,争权夺利,酿成“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力量。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是无法实现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只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
22、(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地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和根据地地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对中央根据地连续进行五次“围剿”,前四次均被红军粉碎。
(2)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进行长征。
如何改变: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3)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生力军和主要干部;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问答题
23、(1)两次国共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两次合作都是由中共首先倡导并促成的。
(2)在两次合作中,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而国民党则由一个革命组织蜕变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共保留了自己的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民党既合作又斗争,既发展了自身,又团结了爱国主力量,巩固了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时,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了完全孤立状态。
24、(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吸取三大起义失败的教训,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②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