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二战时,波兰灭亡和法国溃败的共同原因是( )
A.希特勒的突袭战术 B.意大利趁火打劫
C.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D.陈旧的装备和战术
2.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
A.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大 B.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激化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德、意、日已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3.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
A.修改中立法 B.发表大西洋宪章
C.给予苏联经济军事援助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1943年,意大利发动政变,迫使墨索里尼政府垮台的直接原因是( )
A.北非战役中德意失败
B.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失败
C.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
D.意大利投降
5.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主要是基于( )
A.苏德实力对比的变化
B.英、美、苏与德意实力对比的变化
C.欧洲战场实力对比的变化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6.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美国的参战
D.苏联的参战
7.“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此话是毛泽东评论什么事件时说的
(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D.阿拉曼之战
8.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和文告,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蒋介石政权坚持亲英美路线
C.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
D.英美在亚太战场上需要中国的支持
9.“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远不致卷土重来”,这句话出自( )
A.26国华盛顿共同宣言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
10.下列属于英美盟军共同的军事行动有(1)西西里登陆(2)中途岛海战(3)易北河会师(4)诺曼底登陆(5)阿拉曼战役
A.(1)(2)(4) B.(1)(3)(4)
C.(1)(4) D.(2)(3)(5)
11.“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文中的三国是指(1)中国(2)苏联(3)美国(4)英国
A.(1)(2)(3) B.(2)(3)(4)
C.(1)(2)(4) D.(1)(3)(4)
12.雅尔塔体系实质是( )
A.战胜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 B.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C.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
13.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A.盟国的分区占领 B.各国占领区实行不同政策
C.英法美同苏联矛盾的激化 D.对德国法西斯力量的根除
14.日本投降后,美国派军队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的最主要意图是( )
A.独霸日本 B.防止日本发生革命
C.稳定日本社会 D.扩张在东亚的势力
15.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上存在的最严重的隐患是( )
A.商品经济不发达 B.西方国家的敌视
C.受到苏联的控制 D.照搬苏联政治经济体制
16.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关键因素是( )
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D.西欧各国受战争打击严重
17.雅尔塔体系是以哪一基本原则为基础形成的?
A.美苏势力均衡
B.西欧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和平与民主
D.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各国独立
18.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条件是( )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B.手中拥有核武器
C.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19.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 )
A.扶植和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B.控制广大的“中间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取得世界霸权,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
20.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
A.是“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的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21.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22.1961年,美国在越发动的“特种战争”是指( )
A.排挤法国,插手越南事务 B.派地面部队到越南参战
C.向南部政权提供军援、派遣顾问 D.将战争由南方扩大到北方
2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B.“柏林危机”的爆发
C.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D.“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
但是,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在当前世界历史关头,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有待抉择的生活方式之间进行挑选。这种挑选却惯常不是自由的挑选。……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
材料2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回答:
(1)杜鲁门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他的这番讲话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2)马歇尔演说中所说“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是什么?从他的演说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3)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说有何异同?
三.问答题:
25.50年代中期以来,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场改革的背景。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问题而展开,结果如何?从中应得出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D 6.A 7.C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D 15.D 16.B 17.A 18.D
19.D 20.D 21.A 22.B 23.D
24.(1)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进行全球范围的对抗。
(2)指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目的:一是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3)同:都是要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异:杜鲁门是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蔽的方式控制他国。
25.背景:(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悬殊较大。(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3)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执行,忽略特殊国情,产生消极影响,前进步履艰难。
内容:(1)强调国家主权独立。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中国一贯贯彻独立自主,提倡和平共处。(2)改革经济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涉。典型事例是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结果:(1)苏联、波兰的改革成效甚微,但负面影响很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经济困难严峻。(2)匈牙利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平稳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3)南斯拉夫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民族问题逐渐尖锐起来。(4)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取得了重大成就。
启示:(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选择并完善建设道路。(2)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