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汉武帝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有
①休养生息使西汉国力强盛 ②王国问题基本解决使中央集权加强 ③匈奴分裂力量削弱④窦固等人的军事才能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比第一次顺利是因为
A.西域各族政权对汉使的态度截然不同
B.经过第一次出访,沿途情况了如指掌
C.随行人数多,便于相互照应
D.匈奴已被打败,扫除了主要阻碍
3.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与影响不包括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B.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
C.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联系
D.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发展起来
4.汉武帝与匈奴的长期战争在历史上值得肯定,主要是因为
A.安定了北部边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B.有效地遏制了匈奴贵族的侵略
C.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D.开始沟通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5.西域都护设置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不包括
A.西汉疆域得以扩大
B.促进了西域各族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汉族和西域各族的融合
6.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西域都护
C.班超经营西域
D.窦固大败匈败
7.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始于
A.汉武帝 B.汉昭帝
C.汉宣帝 D.汉元帝
8.班超和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D.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束缚
9.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B.解除北匈奴的威胁
C.恢复汉和西域的交往
D.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
10.下列对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两汉反击匈奴战争是正义之举 ②双方战争带有侵略性 ③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④匈奴南下带有掠夺性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高帝自将兵往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罢兵,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汉书》
材料2: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地名)杀此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地名),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汉书》
材料3: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
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及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王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史纲译要》
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3)韩安国是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政策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问答题(共10分)
12.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此诗赞颂什么?你如何看待西汉时期汉族与匈奴族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A 5.D 6.B 7.A 8.D 9.C 10.A
二、11.(1)和亲、奉送物品。(2分)
(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因为汉文帝正在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不强。(3分)
(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度。这一看法不正确。汉高祖之所以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刚建立,国力弱小,无力与匈奴抗衡。(5分)
三、12.赞颂出塞和亲的王昭君。(2分)
汉初,经济凋蔽,急待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无力对匈奴作战,故采取和亲政策。(2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故汉武帝三次派兵攻打匈奴,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使西汉北部边境得以安定。(2分)元帝时又将昭君出塞,赢得了北部边境的和平景象。(1分)西汉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时,有战有和。尽管双方曾经常发生战争,但两族人民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和”始终是汉和匈奴关系发展的主流。(3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