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圣西门②傅立叶③欧文④马克思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巴黎公社报》 D.《资本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4.《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A.它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 B.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5.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6.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国民自卫军 B.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 C.公社法庭  D.通过指定组成的公社委员会 7.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是( )?? A.克里米亚战争 B.1905年革命 C.1861年农奴制改革 D.二月革命 8.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9.巴黎公社是( )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资产阶级的政权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临时政府 10.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1.《四月提纲》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举行武装起义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2.下列有关俄国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二月革命的爆发②《四月提纲》的发表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④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占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3.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 ) A.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其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14.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旧式农民起义?????   D.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15.十月革命的意义不包括(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为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为世界无产阶级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D.未影响到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性质不同 17.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B.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C.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 D.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18.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C.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勤奋创造  D.资本家残酷剥削 19.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  B.它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实行管理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D.其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2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是( )??????????????????????????????????????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③推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④深远影响人类社会的进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二月革命后,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文献是( )? A.《和平法令》?????????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四月提纲》?????????  D.《土地法令》 24.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斗争主力的革命 C.都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5.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列宁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的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三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请回答: 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潜力”,请说出,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分别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思想。 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3) 材料二、三出自哪部重要的文献?概括材料材料二、三的中心内容。 (4) 此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希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 ? ? (2)依据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 ? ? (3)依据材料二,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28.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人类社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D 5.C 6.B 7.C 8.A 9.C 10.A 11.C 12.C 13.C 14.B 15.D 16.D 17.A 18.A 19.D 20.B 21.C 22.D 23.C 24.C 25.C 二、材料解析题 26.(1)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2)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4)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7.(1)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刚完成。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在继续的形势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 28.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保持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就社会制度的发展演进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