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训练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  ) 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2.有研究学者称“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战争为始”。其中“□□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攻占香港 3.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 (  )    A     B     C     D 4.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  )  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6.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7.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8.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 (  ) A.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B.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C.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潮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D 2.A 3.A 4.C 5.B 6.C 7.D 8.A  9.(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同:外国人寄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 异:材料一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二中规定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各地,列强已经武装控制清政府;清政府保证镇压反帝官吏和人民,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解析 第(1)问,从材料内容和材料出处的日期判断,是哪三个条约。第(2)问,仔细阅读分析材料,“寄居”和“通商”是相同点,材料一“贸易通商”,材料二“从事工艺制造”即“投资设厂”,一个是商品输出,一个是资本输出,是为不同点。第(3)问,提炼关键词“炮台……削平”,“留兵驻守京师至海通道”得出“武装控制清政府”;清朝官员“保平安……”“伤害诸国人民……违约之行”“立时弹压”,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