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专题测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突破
1.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认识
科学共产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对其创立、发展到实践的过程的认识在:第一,科学共产主义创立的时代条件即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吸取。第二,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要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长期努力奋斗,由六月起义到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最终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出现和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进步性。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
2.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由一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这样的发展趋势。
测试
世界近代历史上贯穿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斗争。据此回答1—4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篮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美国获得的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准许华工出国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 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大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薪的文明。”这100多名男子来到了( )
A.印度 B.北美 C.中国 D.澳大利亚
3.下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运动中,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德意志统一运动 ③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4.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亚洲觉醒中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
A.要求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王公
C.主力是土兵
D.引发了孟买工人大罢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非各国的民族危机,从此。亚非人民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尽管大部分斗争失败了,但其在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据此回答5—7题。
5.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其主要是因为( )
A.运动规模巨大且影响深远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D.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6.关于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B.提出了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的主张
C.在孟买发生了十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
D.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7.在19世纪末的民族自卫战争中,捍卫了国家独立的非洲国家是( )
A.埃塞俄比亚 B.苏丹
C.阿尔及利亚D.埃及
北美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北美人民以弱胜强、以小胜大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据此回答8—9题。
8.《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主要依据是( )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C.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与法国《人权宣言》一脉相承
9.拉美独立运动的最主要成果是( )
A.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B.独立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
C.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为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据此回答10—14题。
10.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因为巴黎公社( )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1.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原因在于十月革命( )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12.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措施中,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1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故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4.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最为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理论在实践上的胜利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公社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
1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其(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C.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D.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16.最早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而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是( )
A.南斯拉夫 B.波兰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在赢得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益富裕
B.产油国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C.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D.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式相同
18.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吸收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B.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出口主导型产业
D.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据此回答19~20题。
19.导致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外在因素是( )
A.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c.东欧各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
D.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腐败
20.东欧剧变的含义包括( )
①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丧失政权②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③东欧各国经济上面临严重的困难④东欧各国在政治上面临严重的困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④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第42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2.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三个高潮时期出现相同原因和不同特点,归纳说明这些民族解放运动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简要分析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到当代所面临的新问题。
23.《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和调整的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并结合有关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概要指出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美、中三个国家“改革调整”的内容。
(2)俄、美、中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指出三国“改革调整”的积极作用。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题干材料表明的意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尾随其他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其次依托备选项再现相应史实确知:①为鸦片战争后中美《望厦条约》的内容,由此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2.B略。
3.C德意志统一运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D A项为共同点;B、C两项只符合亚洲革命风暴;D项为亚洲觉醒中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5.C本题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C项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特征,亚洲也只有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走上独立道路,所以答案为C项。其他选项都不能体现“觉醒”的要求,故排除。
6.D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7.A本题考查考生记忆史实的能力。符合“19世纪末”时间要求的只有埃塞俄比亚,故答案为A项。
8.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与记忆的能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不是其主要依据,故排除A项和C项;D项在时间先后顺序错误,故排除。《独立宣言》倡导自由、平等、权利,所以B项符合题目要求。
9.A本题考查考生对拉美独立运动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拉美独立运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D项。A、B、C三项都是拉美独立运动的主要成果,但其中最重要的当属 A项。
10.D该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革命,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巴黎公社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梯也尔政府的基础上建立,故不选A项;B、C两项都发生在巴黎公社成立之前,可直接排除。
11.D该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背景和影响,属于题干表述不完整的选择题,解题方法是用备选项补充题于,看是否与史实相符。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A、B、C三项即可,因为A、B两项不符合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阶级和政治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一年后才结束的,只能是说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2.12该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权措施。通过对巴黎公社措施和苏维埃政权措施的对比分析看出,A、B、D三项只符合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的措施,而不符合巴黎公社。
13.A此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考生既可运用十月革命胜利意义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也可用所掌握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用排除法解答。B项是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中提过韵;C项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后提出的;D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
14.B A项“……胜利”不对,C、D两项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时期的历史实际。
15.A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要求再现《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第一次较完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项。
16.A本题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48年南斯拉夫开始摆脱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
17.D西亚各国由于各自的国情不完全相同,故发展方式存在着差异,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18.D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原因”,所谓主要原因,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和题目有关联,但是,A、B、C三项都是D项的衍生物。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19.B要注意此题问的是外部因素。
20.A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21.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只要对教材熟悉,便可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发展私有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历程的整体认识。实际上题目要求考生在知道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前提下,从四个角度解答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不同特点、反映的不同时期的历史趋势以及面临的新问题。
答案:(1)相同原因:受社会主义革命(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各国民族资本主义都有较大发展。西方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不断削弱。
(2)不同特点:①一战后:出现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各国革命的类型和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有鲜明的反法西斯斗争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美地区广泛展开,高潮迭起,出现了联合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新局面。
(3)趋势:一方面是亚非拉国家由被奴役压迫的局面走向独立,第三世界崛起;另一方面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走向彻底崩溃。
(4)问题:①世界旧的政治格局、殖民体系瓦解了,但新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②一些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开始显现,如印巴矛盾、中东问题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新的不安宁因素。⑧由于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条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第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23.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问答题,以改革为切人点,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认识、归纳和理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答准第(1)问,这是答好后两问的基础。回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中的“特点”“积极作用”和“各有”等词语,答题时应简明概括。第(3)问谈“认识”的关键是从两种制度的“经济体制”角度思考,答题时要注意结合第(2)问的内容。
答案:(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积极作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积极作用: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并促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作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展生产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