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历史专题测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重点难点突破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探索的历史启示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一切要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绝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在中国脱离实际的指挥,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等人照搬苏俄的经验,都曾使中国革命遭到巨大挫折。
第三,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四,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中国共产党探索的过程是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最终完美结合的过程。
2.建国以来,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中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文革”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重新认识,认为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测试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据此回答1~3题。
1.中共二大之所以能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主要是由于( )
A.正确认识了革命的对象
B.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C.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纲领进行了总结和批判
2.中共三大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的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阵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作出这一政策的客观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C.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和本质
3.1936年lO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红军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变化
D.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三大起义,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据此回答4~5题。
4.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开始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这表明( )
A.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C.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发生了变化
5.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概括最精辟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
民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据此回答6~8题。
6.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的长征(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④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在1945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
①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②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③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④取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8.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种政策( )
①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人民政权,实现人民民主,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曲折的探索。据此回答9~12题。
9.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 )
A.工农民主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各阶级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10.1937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解散,改称为中华民国的特别区域。其主要原因是( )
A.以利于根据地的发展
B.“左”倾错误领导难以维持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便于从国民政府得到援助
11.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题为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其主张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的联合政府中应包括哪些力量( )
①中国共产党②民主党派③国民党④无党派人士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194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是纯粹的统一战线组织
B.由全国人民普遍选举产生
C.是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
D.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据此回答13~16题。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中不包括( )
A.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C.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D.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4.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主要是由于( )
①面临成为执政党的新形势
②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顽抗
③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④面临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5.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在反思党的工作时指出:现在有些地区,错误和成绩恐怕是七个指头和三个指头的关系。这主要是针对( )
A.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B.“大跃进”中的失误
C.党内的“反右倾”、斗争
D.“文革”初期的混乱
1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工业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过渡时期总路线任务的提前完成
D.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完成
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思想结晶《江泽民文选》已_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高度概括。据此回答17~18题。
17.从组织形式来看,中国共产党建立或参与建立的下列哪些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
①广州国民政府
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A.②③ B.①④ c.②④D.③④
18.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把反官僚主义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开展的下列运动具有这一目标的是( )
①“三反”运动②“五反”运动③整风运动④“反右倾”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产生的。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据此回答19--20题。
1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事例是制定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0.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 )
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④形成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③④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挑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和全国民族革命推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的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是中国之福。当此日寇偏往,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责党三中全会果有毅然决然决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认识失误的表现和影响。
(2)观察上述材料,分别描述柱状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根据对中共二大召开的背景分析可知,其之所以能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了具体的分析,即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进行了正确的分析。
2.C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国内外敌人的,中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而这又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即是由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故选C项。
3.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与革命任务没有发生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变化是在1927年和1949年,故A、B、D三项错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4.D关键是理解“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5.C三次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就是不能照搬苏俄的经验即从城市到农村,而是要根据中国国情,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6.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形象地说明红军长征冲破了国民党围堵,战胜了险恶的环境,由此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关于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这一说法错误。
7.A本题考查考生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①和②符合题干要求。
8.A此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9.A本题考查识记知识。“苏维埃”一词是俄文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为工农联盟的民主专政。
10.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解散改称为中华民国特别区域,是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的表现,是在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服从抗日大局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11.D 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主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建立一个由各阶级和各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这些力量应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民党、无党派人士。
12.D 1954年前由于没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当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3.B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史实的记忆能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党建工作的有关措施的理解上。选项 A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使中共有了自己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选项C、D指整风运动的意义,都合乎史实,但均不合题意。而B项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内容,符合题意。
14.D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共党史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理解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3月召开,其时,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本次会议是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好理论和政策准备的会议。
15.B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七千人大会是中共党史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对七千人大会的内容的理解上。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主要是初步总结大跃进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故选项B正确。
16.A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57年“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17.C“最广大人民利益”是指除了反动势力外的各阶层人民的利益,陕甘宁边区政府是抗日联合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各阶层人民利益。
18,B“三反”运动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把反官僚主义摆在首位。
19.B A项是中共一大制定的,B项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的,C项是在中共三大上制定的, D项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
20.D①是遵义会议的内容,②是中共七大的内容。
2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政策变化情况,即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反蒋抗日,到西安事变时的逼蒋抗日,再到西安事变后的联蒋抗日,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在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是教材的重点内容。由此得出,一定要重视对教材重点知识掌握。
答案:(1)反蒋抗日。
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国民党维护其独裁统治地位。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联蒋抗日。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22.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时间限制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答出表现和影响。回答第(2)问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中所给的数字,根据数字可看出粮食产量、工业总产值
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在下降。然后再根据图示中的两个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失误答出原因。
答案:(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导致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2)状况:从1958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和“文革”初期经济状况恶化。原因:前者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是“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