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
大题预测
1.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原因: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②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目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2.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请回答: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
(2)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治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3)《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答案 (1)秦始皇:开创中华民族统一新纪元。唐太宗: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繁盛时期。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秦始皇: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3)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4)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3.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其积极作用如何?
(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举措和今天的“解决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有何不同?
答案 (1)孔子。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举措: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戒奢从俭。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方面: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作用: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3)唐太宗统治时期各项举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4.阅读下列材料:
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因此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它,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理想国》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
(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
答案 (1)特点: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
柏拉图的阶级划分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并非宣扬血统论,因为他主张“护卫者”要根据具体人的实际能力来确定他属于哪个阶级。
(2)社会结构: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
体制: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卫国者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
原因: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了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哲学王”的思想最终成为乌托邦。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