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历史专题测试:中外思想文化的成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难点突破
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文化对维护治政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来说,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又要求思想的统一,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独尊儒术等,都是政治上的统一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又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纷争,就决定了思想文化的异彩纷呈。思想的文化的统一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的主要动力。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源远流长,造就了中国人民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让为先和睦邻友好的文化主流,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向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扩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它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从而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科技革命是近现代史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航天技术、核能利用等先进科技成果,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发展所需的进程
大为加快,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背景:都是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产生矛盾,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2)进程:兴起后都迅速波及欧洲许多国家。
(3)内容:都提出和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和观点。
(4)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准备了舆论条件。
(5)影响: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测试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是(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它的影响和地位并不尽相同。据此回答3—6题。
3.1862年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以《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这一命题,极力陈说效仿西方的紧迫性,以变易思想作为变革的理论依据。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儒学所维系的传统不能变
C.洋务派是儒学的背叛者
D.洋务派主张“以夷变夏”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给西方基督教披上儒学的外衣
D.遵循孔子思想进行社会改革
5.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思想遭到了自产生以来最猛烈的批判。在反对“旧道德”中,鲁迅先生批判的最为猛烈的是( )
A.儒家“仁”的主张 B.程朱理学
C.封建礼教 D.君权神授
6.1974年初至同年6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影响有( )
①在历史研究领域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造成混乱②搞乱了人们的思想③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情况又遭到挫折④为“四人帮”反周“组阁”阴谋大造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理论上注重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8.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 )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在对过去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③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80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D.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有内在联系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10~12题。
10.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这是因为该书( )
A.用文学打动人心
B.描写了现实生活
c.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歌颂了人性
D.批判宗教信仰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藐视宗教的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1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一位历史人物这样评价:“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哥白尼 B.哥伦布
C.但丁 D.培根
中国古代文化的成就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据此回答13—17题。
13.我国古代发现和阐释下图现象的著作是( )
A.《墨经》 B.《黄帝内经》
C.《论衡》D.《梦溪笔谈》
14.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出盛唐气度的是( )
A.《颜氏家庙碑》 B.《兰亭序》
C.《神军策碑》D.《自叙帖》
15.下图两部著作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B.是科学家勤奋钻研实地考察的成果
C.是中国近代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象征
D.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出现的总结性科学著作
16.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在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宣传西方的科学知识②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③政府在修订历法、铸造火炮等方面任用来华的传教士④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晚霞”与“晨光”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
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在世界近代上,西方各国的科技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据此回答18--20题。
18.有关下列两个科学巨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C.两人都对科技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D.两人的重要贡献在本质上一样的
19.下列对达尔文进化论伟大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出“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B.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C.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
D.使人类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飞跃
20.1905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它( )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2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依人而异,其思想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3)康有为为什么要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时代背景评论这一历史现象。
(4)近代史上有人提倡“尊重孔教”,其“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是怎样看待儒家思想的?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5)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学说,请谈谈你的看法。
22.下面四幅与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关的图片揭示了科技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都是在19世纪。简要分析导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类似历史条件。
(2)电话和汽车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发明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4)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思想家的理解。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的思想代表了处于没落中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他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2.B本题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A项是老子, B项是孔子,C项是韩非子,D项是屈原。他们之间只有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3.A极力主张效仿西方就是从侧面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4.B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C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
6.A本题考查“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搞乱人们的思想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是“四人帮”的目的,不是影响。
7.c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会正式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正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之一。
8.A用排除法直接将含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因为只有毛泽东思想中含有④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中则没有。
9.B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1981年9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0.C薄伽丘的《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主义,宣传人类平等,主张个性解放。
11.A本题的题干中有两个提示点:一是内容,“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二是对时间和人物的限定。
12.A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蕴含着近代自然科学开端于天文学革命的信息,而天文学革命则开始于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因此恩格斯评价的历史人物是哥白尼。
13.A通过对图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图反映的是小孔成像的原理。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知答案为战国时期墨子所著的《墨经》。
14.A本题旨在考查读图联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再现每个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颜真卿是盛唐时的人;《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神军策碑》是中晚唐柳公权的代表作;《自叙贴》是中唐草书大家怀素和尚的代表作。
15.C《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我国古典科技的代表,说明中国的传统科技仍居于世界前列,但并没有像西方一样产生近代科技。
16.B明清时期出现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如黄宗羲揭露和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当由公众评判天下的是非,但以其为代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影响到西学东渐的潮流。
17.C传统科技是指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农耕技术文明,而近代科技则是建立在探索自然规律获取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晚霞”与“晨光”主要反映了实践经验与探索科学的区别。
18.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两人在科学史上的成就。瓦特只是改良了蒸汽机,并不是发明了蒸汽机。
19.A生物进化论指出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只是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20.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的统一性,同时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力学之中。D项错在“修正”之说。
21.解析:此题以图片为背景,考查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变迁。考生首先要识别图片中的四个人物,不同的人物是不同阶层的代表,有着不同的思想。据此,联系教材较易回答前四问,对最后一问,围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即可。
答案:(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孑L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2)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家思想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3)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变法图存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的打扮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借孔子的权威为宣传维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意图。
(4)真实用意:为复辟帝制服务;麻痹人民思想。看待:把孔子作为共和的敌人、专制的护符加以批判。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应予肯
定。但其对孔子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在认识上的片面。
(5)孔子的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优秀部分仍然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借鉴。
22.解析:解答此题要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并且对三次科技革命作一比较,前提是熟悉每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
答案:(1)①政治制度变革、资产阶级统治制度的确立是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前提。如18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②市场、资金(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是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圈地运动使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技知识,这一切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自然科学的新发现等都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2)①发明创造者绝大多数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质高于以工人技师为主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②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较快并较多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科研成果量多质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③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相互促进。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才向其他国家发展。④侧重于重工业、电力业和能源工业领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⑤日本、俄国等国在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就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状态。
(3)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③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④科学技术在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
(4)①政治变革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政治变革可以解放生产力,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中的各个环节。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③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应注重发展市场经济,筹集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