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乔治·戈登·拜伦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远离社会、孤傲、狂热、充满反抗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其作品风格属于(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解析:选C。从题干中的“远离社会、孤傲、狂热、充满反抗精神,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可以判断,拜伦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2.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一部作品:“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的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海明威 D.罗曼·罗兰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社会”、“全部历史”等等,可知这部作品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部作品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故正确答案为A项。
3.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解析:选 B。A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4.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解析:选C。本题考查荒诞派戏剧的特点,故C项中充满希望、憧憬,正好与其特点“迷茫、荒诞”等相反,故不正确。
5.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也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解析:选C。泰戈尔是东方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设立的文学奖项,泰戈尔用英文写作并获得该奖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6.中俄互办文化年的活动让我们对俄国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特征
B.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突出了俄国人民对沙皇残暴统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C.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罗斯民族不屈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人们要求变革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
解析:选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的新风貌,此时俄国人需要改变的不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而是落后的经济状况,因此D项不正确。
7.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人间喜剧》 B.《梅杜萨之筏》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围着时钟摇吧》
解析:选B。首先根据题干提供的艺术特征可以判断这种文学艺术作品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然后根据时间“19世纪初期”逐项分析排除。《人间喜剧》《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作品,《围着时钟摇吧》是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的代表作品,排除A、C、D三项,故应选B。
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这一美术流派是( )
A.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代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注意抓住题干中强调的“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这正是印象画派的特点。
9.在某些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画家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些画家的美术流派应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D。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10.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
解析:选A。莫奈、凡·高、塞尚都是印象派的代表,毕加索是现代派的代表。
11.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的“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雪莱是英国人、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故排除①和②。
12.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并题写了“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C.反对盲目崇拜当权的统治者
D.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解析:选D。本题考查揭示历史现象实质的能力。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始终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争取民主的革命思想。
13.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
①到俄罗斯欣赏舞剧《天鹅湖》
②到意大利听旋律优美的歌剧《茶花女》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爵士歌王》
④到英国听“甲壳虫乐队”的摇滚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严复30岁左右应在1884年左右,他不可能看见③④,因为这两者产生的时间都晚于这一时间段,美国电影《爵士歌王》出现在1927年,英国“甲壳虫乐队”出现在二战后。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电视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水平、艺术水平、栏目的丰富程度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每当空暇之际我们总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你所喜欢的节目。你认为电视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是( )
①丰富精神生活 ②改变着生活方式
③扩大人们的视野 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体,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5.下图是美国拍摄的曾经风靡全球的两部动画片剧照。下列关于这一文化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B.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C.好莱坞电影汲取了中国元素
D.二战后电影艺术兴盛起来
解析:选D。电影艺术的兴盛是在20世纪初,与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和著名演员卓别林有关,所以D项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悲惨世界》的大致情节是:失业工人冉·阿让为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苦役十九年。出狱后,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一个主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马德兰市长。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恶浊的社会玷污后,受到了众人的嘲弄,她的女儿珂赛特也被别人当作奴隶,遭受百般折磨。最后还是被越狱的冉·阿让所救……
材料2:
材料3:19世纪,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在欧洲兴起。这种新的音乐注重抒情、自传性和个人心里刻画,以突出个人感受。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涉及哪些文化领域?都属于何种流派?(5分)
(2)材料1、2的作者分别是谁?试举出一例材料3这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6分)
(3)简述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流派出现的社会背景。从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9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他们所属的艺术流派。第(1)问,《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美术,材料3表述的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三者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任何文学艺术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第(2)问和第(3)问的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领域:文学、美术、音乐。派别:浪漫主义。
(2)作者:材料1的作者是雨果,材料2的作者是籍里柯。
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其他亦可)或舒伯特《摇篮曲》。
(3)背景: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文学与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另外,浪漫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学或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2:《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6分)
(2)结合材料2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其作品促进了德意志的反封建,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判断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题前说明来回答,体现在对民族气质、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上。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①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②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
(2)背景:①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②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③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运用游击战等方法抗击日军侵略者。
影响:①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②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③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