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有人给你这样描述一绘画作品:它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画家用庄严、肃穆的画面充分表达了英雄生命已逝,精神力量不死的主题思想。你判断这幅作品应该是( )
A.《梅杜萨之筏》 B.《马拉之死》
C.《呼号》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析:选B。《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作品,《呼号》是现代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作品,《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故应选B项。
2.“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 )
A.古典主义 B. 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
解析:选D。从库尔贝的名言看,其坚持眼见为实,意即其画作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属于现实主义的画风。
3.草是绿色的,但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却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一画派属于( )
A.古典派 B.浪漫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各种艺术流派的特点的再认再现能力。印象派画家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色彩。
4.右面这幅著名的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
A.罗丹
B.凡·高
C.蒙克
D.大卫
解析:选A。右图为世人熟知的《思想者》,其作者为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
5.阅读下列材料:
他们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色彩。他们抛弃了几百年来欧洲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通过写生,他们发现了过去未被注意的色彩现象,从而引起绘画上的重大革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是哪一绘画流派的观点?该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及作品又是什么?
(2)该绘画流派对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先读材料,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美术流派的特点结合起来,判断属于印象画派,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代表人物及作品。第(2)问应从其对绘画技法的革新以及对现代主义美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1)19世纪下半叶的印象画派。该画派的代表人物有莫奈、塞尚、凡·高等,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是印象画派最典型的力作。
(2)印象画派的创作,对绘画技法的革新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印象画派崛起后,欧洲绘画的现代风采方见端倪,它开辟了绘画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
一、选择题
1.右图的认识( )
①是直接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杰作
②是人们公认的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品
A.①不正确,②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均正确
解析:选D。法国画家大卫的新古典主义作品《马拉之死》是直接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杰作。
2.“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杆草帽的70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下列四幅画的风格与该描述相一致的是( )
A.《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向日葵》
解析:选B。由材料中所描述的内容结合教材画作可知该作品应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在一次美术鉴赏课上,美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荷兰伟大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如右图),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得出了关于这幅作品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点不符合史实( )
A.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B.是“光”与“色”的最佳结合
C.效果生动明快
D.以写实手法为特点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印象画派特点的认识,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4.19世纪中叶,根据“物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有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光学理论,有些画家认为光是“绘画的主人”,在绘画时应该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下列美术作品能充分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蒙克的《呼号》 B.莫奈的《日出·印象》
C.罗丹的《思想者》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解析:选B。受到当时光学发展影响的画派是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作。
5.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塞尚 D.巴尔扎克
解析:选B。现代主义艺术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故正确答案应是B项。
6.2010年2月4日新华社报道,佳士得拍卖行2日在伦敦举行的拍卖会上,毕加索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杰奎琳绘制的肖像画(下图)以810万英镑(约合1300万美元)的成交价拍出。观察下图,该画作所属的绘画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美术流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该画的创作手法上看,其应属于现代主义流派。
7.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品主要有( )
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美术的兴起。题干指的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①②③都属于现代主义流派,①②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③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④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8.“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相关的艺术家
B.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了解一群艺术家
C.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出现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
D.什么样的艺术品决定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解析: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C项最符合材料的主旨。B、D说法不对,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请回答:
(1)新古典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其风格特点是什么?举出其代表画家和作品。
(2)举例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任举一例)。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美术的辉煌。第(1)问应围绕新古典主义作答;第(2)问要以举出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说明反映的社会现实。
答案:(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风格特点:偏重理性,追求形式完美,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代表画家及作品:大卫的《马拉之死》。
(2)库尔贝的作品强调艺术创作应以真实生活为依据,真实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俄国人民对沙皇残暴统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任举一例即可)
大雨帮助了罗丹
在巴黎的王宫花园里,有一尊引人注目的大理石雕塑:维克多·雨果右手撑着太阳穴,半卧在那里凝眸沉思,神情肃穆
庄重,但是躺在一摊“污泥”之中。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罗丹为创作雨果塑像煞费苦心,原雕像是用千姿百态的缪斯和海洋仙女做陪衬,烘托着站立在中央岩石顶部凝神思索的雨果。塑像完成后,罗丹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揩去手上的泥巴,脱去工作服,小心翼翼地带上工作间房门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一大群新闻记者找上门来,要求看看大师的新作,他们要抢先报道雨果塑像完成的消息。
罗丹把他们领到工作间,推开门,有礼貌地让客人们先进,自己最后进屋。他抬头一看,一幕做梦也不曾想到的可怕情景:岩石被溶化了,流淌在海洋仙女身上;维克多·雨果也倒了下去,躺倒在一片泥浆之中。原来,塑像模特儿是用胶泥做成的。罗丹前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忘了关上天窗,结果,夜里一阵瓢泼大雨从敞开的天窗里打进来,雨水正好浇在塑像上……
罗丹像遭到当头一棒,他的脑袋嗡的一声,一下子陷入绝望之中。然而,就在他稍清醒的时候,却听到周围的新闻记者交头接耳,赞不绝口:“太奇特啦!”“真是出奇制胜!”“妙极啦!”“维克多·雨果淹没在这摊烂泥浆里,含义多深啊!”“大师,这正是画龙点睛的地方,您是想表现在这个污秽混浊的时代里,惟有诗人维克多·雨果的灵魂出污泥而不染,保持着特有的高洁。”
罗丹的眼前一亮。他眯起眼睛,审视着这件似曾相识的陌生作品。在他的眼睛里,仙女身上的泥浆,变成了婆娑的纱绢……
他突然问那个最后的赞扬者:“您是这样看的吗?”
“怎么了?这是杰作中的杰作。噢,大师,这已经是一笔多不得,一笔少不得的作品,不要再做丝毫的改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