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秋雨说:“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那么,下列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甲骨文 ②隶书 ③小篆 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解析:选B。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解析:选C。根据图中所示,容易看出“车”字形体由繁杂逐渐向简约发展。
3.王羲之和颜真卿都是祖籍山东的著名书法家,两人在书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后人景仰的是( )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解析:选C。二人的书法在行书方面成就突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4.唐朝一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后世尊称为“画圣”。这位画家是( )
A.阎立本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吴带当风”和“画圣”。“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画的特点,“画圣”就是指吴道子,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张择端是北宋的,所以只有吴道子符合题干这三个条件。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选D。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解析:选C。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题中隐性信息是说“中国的文字维系了中国的统一。”
3.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弹”“挥”等字眼说明这是对书法艺术的描绘,描绘了书法艺术的奇妙无穷。
4.2011年兔年春晚,周杰伦与林志玲合作的《兰亭序》,曲调温馨淡雅,以书法大家王羲之题词为演出背景,加以行云流水般舞蹈的演出,充满了东方古典韵味。《兰亭序》所表现的书法的特点是( )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C.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D.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解析:选C。《兰亭序》是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D两项均是楷书的特点,B项是草书的特点,只有C项是行书的特点。
5.第28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于 2012年3月22日在浙江绍兴开幕。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选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著名作品。
6.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是长沙楚墓出土的( )
①《鹳鱼石斧图》 ②《妇女凤鸟图》 ③《御龙图》 ④《洛神赋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战国时期的帛画,如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经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7.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而材料中的壁画分别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
①毛笔、纸张 ②雕版印刷的书籍 ③陶瓷花瓶 ④临摹的《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
解析:选C。雕版印刷是唐朝时期出现的,《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作品。故排除②④。纸张在西汉时期出现,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因此①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材料3: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有何意义?
(2)透过材料2,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材料3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解析:从图一中的文字来看,其文字大多是象形字,这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从图二中的两个图片可以看出,宋代绘画多是风俗画;从材料3中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能够体现当时作者的哀愁,能够反映当时的文人地位低下。
答案:(1)现象: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意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风俗画开始出现。
时代风貌: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文化普及。
(3)情感:天涯孤旅的哀愁。时代风貌:元代社会的黑暗;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异族的压迫。
王羲之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篮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