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       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 D.改良蒸汽机 解析:选D。本题用广告词作题引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这一基础知识,新颖活泼,题材来自现实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历史。 2.2012年3月31日20时30分,当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中国的北京、上海、长沙、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了这一活动中,为电力开始成为一种新能源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电灯泡的发明使用 B.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 C.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电力开始成为一种新能源。 3.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解析:选B。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4.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 演讲主题  ……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解析:选D。从演讲主题中可以看到,三个历史人物分别对应了三大历史事件(三次科技革命),上述三人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3: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1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3,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解析:第(1)问提取图片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可以从使用范围、动力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先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有机的系统”等,归纳出地球村的相关特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列举推动各地联系的科技发明。 答案:(1)历史信息及影响: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人类开始告别用油灯照明的时代。 (2)用途更广,动力更大,应用更方便。 (3)特点: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例子: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任举其中一例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电影等;(任举其中一例即可)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互联网。(任举其中一例即可)  一、选择题 1.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研制成了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 D.改良了蒸汽机 解析:选D。由“1819年”和“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判断这位伟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的相关人物,即瓦特。他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动力机械的普及。 2.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  )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 B.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解析:选B。蒸汽机发明以前,机器动力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如水力、风力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蒸汽机发明以后,摆脱了这种限制,从而使工厂得以集中,形成工业化城市。 3.2011年10月18日是爱迪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美国人为了纪念他的突出贡献,可能会举行的活动(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解析:选A。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4.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 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解析:选D。“蒸汽时代”其能源动力是蒸汽机,“电气时代”其能源动力是电力。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使用分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而无论是蒸汽机还是电力,都是解决的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6.下图中的“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解析:选B。A表述错误,C、D反映的只是表面信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 7.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惕(  ) ①网络成瘾 ②网络犯罪 ③网络聊天 ④网络受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首要的是理解题干的意思,从题干“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惕”可以看出要求回答的是网络的负面影响,而第③项网络聊天是一项正常的交往方式,不能作为网络的负面影响。 8.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联系图一、二和图四、五,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二、三、五、六,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以上六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第(1)问图一、二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制造技术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由生产实践到技术发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图四、五说明先出现有关电的理论,然后出现了有关电的技术发明,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2)问由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促进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促进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总之,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第(3)问图片体现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1)科技含量不同。瓦特改良蒸汽机更多的是经验总结;发电机的发明,主要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2)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发电机的研制,使电成为新能源,电灯、电车等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同时,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一脚踢出来的工业革命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对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英国工业革命是被一个男人“一脚踢出来”的。 事情要从1764年说起。英国有个纺织工叫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一天晚上回家开门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他把纺纱机扶起来时发现,倒在地上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本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突然想到:“如果把所有的纱锭都竖起来,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哈格里夫斯想到这里非常兴奋,马上动手试验,终于造出了一部全新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他将其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