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2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2.1689 年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当时威廉和玛丽的感受最有可能是(  ) A.兴高采烈,庆幸当上国王 B.心有不甘,要求修订《权利法案》 C.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监督 D.高枕无忧,从此不问政事 3.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通过了这一议案。这表明英国(  ) ①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  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 ④实行三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785年,约翰·亚当斯被任命为第一任驻英大使。当他抵达伦敦赴任时,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说明(  ) A.英国不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B.当时美国还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有独立的外交权 D.美国驻外使节由各州选派 5.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  ) A.德国 B.中华民国 C.美国 D.法国 6.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7.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8.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9.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 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0.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1.下图是德意志帝国的国徽和德意志帝国士兵的帽子,由此可知德国统一后的历史特点是(  )  A.国家统一,民主法治 B.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D.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尊 12.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的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 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   请回答: (1)上表中哪一组的结论与材料是不相符的?哪一组的结论是错误的?为什么?(6分) (2)你认为哪个组的材料不全面?应补充哪些史实?(8分) (3)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的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第四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法定任期未届满的众议院。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宣布议会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2:第十一条 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六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取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8分) (2)根据材料1、材料2指出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两国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历史意义?(4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答案选C。 答案:C 2.解析:《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只能接受这一现实。 答案:C 3.解析:虽然上下议院先后通过侵华议案,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下议院才是议会的重心,排除③;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所以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排除④。故选A。 答案:A 4.解析:材料情景是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当时美国实行的是邦联制,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故答案为B。 答案:B 5.解析: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题选C项。A项,德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B项,中华民国确立起共和政体,但很快被袁世凯破坏;D项,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起共和政体,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答案:C 6.解析: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D正确。其他选项回答不全面。 答案:D 7.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用协商手段”,由此容易判断出C项正确。 答案:C 8.解析: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C 9.解析:“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暗含法国不需要皇帝,需要的是真正的共和国总统,防止君主制的复辟。 答案:D 10.解析:从材料看出,存在着国王,而且能够解散政府,因此符合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答案:C 11. 解析:在德意志帝国的国徽上,德国皇帝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见其专制主义色彩浓厚;从德国士兵的帽子上可见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B 12.解析:A、B、C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和结论,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过程以及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内容等有关史实进行判断。第(2)问结合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特点进行回答。第(3)问主要突出美国的制度创新,结合美国的具体制度来回答即可。 答案:(1)英国组不相符;美国组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并不具备绝对进步性。 (2)英国组的材料不全面。补充史实:《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9世纪议会改革。 (3)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政体。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 14.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历史阶段特征,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分析。第(2)问主要从两国政体确立的历程和方式等角度去考虑。第(3)问要上升到阶级的高度。 答案:(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普法战争使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第三共和国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统一;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 (2)法:共和制。主要原因:法国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使人们深受其害;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对封建势力的沉重打击。德:君主立宪制。主要原因: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封建势力没有受到太多触动。 (3)相同:资产阶级力图将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并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