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其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
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
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
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
3.右图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
A.共产与民主
B.共产与平等
C.平等与自由
D.民主与科学
4.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 ( )
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B.调动了农民参加太平天国的积极性
C.为《资政新篇》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6.下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7.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10月11日凌晨1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临(John Green)来电,二天前在汉口俄国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昨天5人被处决,昨晚随即发生数百名士兵兵变,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电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金田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8.“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9.2012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1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10.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 ( )
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B.改良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11. “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2.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 )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材料3: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本能,太平军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4分)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10分)
(3)结合材料2、3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6分)
14.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凤凰网2010.11.19
材料2: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材料3: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8分)
(2)结合材料2,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2分)
(3)根据材料3,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从材料中的“兄弟、一秤分、天国”等信息可只是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B
2.解析:太平天国没有直接打击西方列强,故B错;完成民主革命不是它的目的,故C错;取代儒家学说是错误的,相反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故D错;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政权是最终目的,故答案为A。
答案:A
3.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4.解析:从材料来看,太平天国允许商业发展,但利润归天王,因此不会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也不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做法也不符,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D
5.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这一历史任务从太平天国运动最先开始,故答案选C。
答案:C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的限定语是“1911年”,而民主和科学出现于1915年新文化运动;C是1912年3月;漫画中没有体现搜刮民脂民膏的内容。
答案:D
7.解析: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汉口,起因是革命党人被捕,因此与武昌起义有关,其他选项地点均不对。
答案:C
8.解析: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A项;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B项。
答案:C
9.解析: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在广州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三民主义在东京提出。所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10.解析:“民国之名”与“民国之实”实际上指的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改良与维新在辛亥革命后就不再是主流思想;辛亥革命后代表中国政府的是封建军阀而非资产阶级,故ABC错误。
答案:D
11. 解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人民对封建帝制的不同态度,即社会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前认为反对帝制的人是疯子,辛亥革命后则认为坚持帝制的人是疯子,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12.解析:联系所学,1851年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911年指辛亥革命爆发,两场旧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运动相似之处,第①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反侵略的要求,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因软弱性、妥协性不敢反帝;第②项说法符合辛亥革命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本题应选③④项,都在南京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十分明显,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1856年”,结合太平天国的发展概况得出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2中的信息“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得出原因,并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上加以评论;第(3)问应该对杨秀清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3)对杨秀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杨秀清凭借其卓越的才能,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杨秀清野心膨胀,压制其他将领,破坏团结,引起内讧,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全盛局面。
14.解析: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归纳;第(2)问从上海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分析;第(3)问依据材料概括出地域不平衡的特点,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第(4)问从思想传播、人才培养、革命道路等方面概括理解。
答案:(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
(2)上海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其失败的教训为继续探索新的民主革命道路提供了借鉴。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