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检测(含解析):世界古代思想史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二模)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2012年2月宁波市高三八校联考23题)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 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对自然哲学的贡献突出 3.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 王阳明和哥白尼 D.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4.(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24题)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12年3月青岛质检)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 B.梭伦 C.苏格拉底 D.彼特拉克 6.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7.(2011年12月济南月考5题)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8.(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20题)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 10.(2011年5月滨州市二模11题)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11.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 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 12.下列关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主题开始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B.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 D.提出“知识就是道德”的伦理思想 13.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14.(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9题)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5.(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18题)《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者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 ①孟子 ②荀子 ③孔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28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材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演讲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的异同点。(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塔戈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概述上述材料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世界古代思想史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希腊先哲如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否定了神的存在,肯定、强调人的存在价值,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C?????? 解析:结合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回答。 3.A?????? 解析: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 4.C?????? 解析:甲 寻找伯利克里的言论作证据是不严谨的,伯利克里本身属于奴隶主故不支持观点,排除A;乙用于投票的陶片只能支持雅典民主属于民主,不能支持其是直接民主,故排除B;丁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难以得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而丙的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能够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5.C??????6.D?????? 解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掌握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的成就即可判断。 7.B??????8.C??????9.C?????? 解析:题中强调无知是罪恶的根源,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 10.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归结能力。从题干中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人前人后不一致的态度,从反映出实质是其道德修养的缺陷。 11.A?????? 解析: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是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12.D?????? 解析:D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13.A?????? 解析:考察历史人物的生活时代,加强记忆即可。 14.C?????? 解析:西方“不禁人的本能”,即强调人的地位,倡导个性解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中国“独禁”人的“本能”,应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性”。两组对应都正确的是C项。 15.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东西方关于人性相同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苏格拉底强调,人应当凭借理性正确熟悉自己,并且在理智活动中确立道德价值和社会生活准则。熟悉自己并不是熟悉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熟悉人的灵魂;而熟悉人的灵魂,不在于熟悉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熟悉灵魂的理性部分。故孟子的性善说与苏格拉底的人性说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城邦制度。(4分) (2)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教导人们求“善”。(2分) ??? 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2分)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人心中。(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17.(1)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2)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3)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