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高二历史周练二 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即后起列强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1879年,德国迈出了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与奥匈帝国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 A、反日性质 B、反英性质 C、反美性质 D、反俄性质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了世界大战,其原因包括 ①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 ②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③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区域 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4、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大战中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6、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①美国参加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①德意志帝国  ②沙皇帝国  ③奥匈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列宁指出:“革命潜伏在战争中,并从战争中发展起来。”下列各项,属于这类革命的有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德国十一月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B、美国和日本   C、苏俄和日本   D、苏俄和中国 10、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是因为会议中日最关注的是(   )  A、向欧洲地区渗透        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C、开拓非洲市场         D、在亚洲攫取利益和权力 11、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重心在拉丁美洲 12、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美国以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③美国获得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殖民地 ④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3、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14、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      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1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坚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希特勒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进军莱茵河不设防区 C、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D、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6、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丘吉尔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中立自保 C、对德作战 D、冷战政策 17、下列各项,属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 B、都是盟军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战役 18、“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日寇投降》 C、《台湾沦陷》 D、《珍珠港祭》 19、下列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的事件是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B、巴黎和会召开C、国际联盟的成立 D、《九国公约》签订 20、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其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英、法争取到了备战时间 B、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出卖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扩大了苏联与英、法间的矛盾 21、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C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D英国调整同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22、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的是 ①飞机受到重视,汽车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改进 ④生产管理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打击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发动库尔斯克战役 C、实施“火炬”行动 D、实施西西里岛登陆 24、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途径。”下列各项,充分体现日本关东军这一侵华图谋的是发动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5、一战中,美国获得了巨大利益,下列各项不是美国获得的主要利益的是 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成为欧洲最大的债主 C.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D.获得了大量殖民地 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13分、28题20分,共50分) 26、有人称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的“船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材料三、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四、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罗斯福政府为实现上述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4分)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6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斯福的认识。(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绝大多数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971万吨)。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文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为什么“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5分) (3)、材料一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5分) 28、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B A A D D B D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A C C C B A C D A B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D             非选择题: 26、(1)由经济萧条逐渐向恢复发展。(2分)实施“罗斯福”新政(2分) (2)193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有利于英国购买军火。(2分)1941年通过《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2分) (3)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分)先后参加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在盟国间实现政治协调、军事配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分)领导美国军民在太平洋战场取得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2分) (4)罗斯福领导美国渡过两次“难关”:战胜了经济萧条、战胜了法西斯,既为美国也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赢得了后世人们的尊敬。他身上那种身残志坚、乐观自信、善于创新、爱国救民的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27(1)、指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限制。(3分) (2)、一战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又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强国;德国经与它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势必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3分) 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3分) (3)、有道理。(1分) 二战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法西斯控制了本国政权并与意大利一道构成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一股侵略势力。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成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势力。苏联成为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6分) 28、实质:凡尔赛体系调整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4分) 不稳定性:在这一体系下,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及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不仅依然存在,而且继续发展。(3分)这就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其中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成为后来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4分)因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分割领土,在新兴国家间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3分)在帝国主义被削弱条件下,土尔其、印度等国民解放运动高涨;(3分)战胜国之间因为分赃不均产生新的矛盾,意大利不满,美国拒绝批准和约等。(3分)随着各种矛盾的发展,凡尔赛体系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