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高二历史周练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 B C D
2.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3. 所谓水攻,主要是指利用水力来阻挡敌人的运输路线,冲毁敌人的城墙,或是浸泡敌军的资材粮秣等。利用水攻的战术主要是在于水源必须高于城池的地方才行,只要水源高于城,就可以截断敌人水源,或是引水冲击城墙或交通线,最后还可以于水源中加入毒药。自古以来便有许多水攻的战例。如:韩信就曾利用潍水消灭龙沮。请问在秦灭六国时期,对以下哪个国家也用了此法
A.楚国 B.魏国 C.韩国 D.赵国
4. 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
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②对人民的统治残暴,是秦亡的原因之一
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功大于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6,“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7.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进攻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 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默武
8.以下图片是鸿胪寺,请问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地位与六部平等,相当与今天的外交部
B. 最初设立与唐朝
C.曾经经常可以看到各国使者出入
D.原址应该在长安
9、促使唐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科举制的推动 B 唐太宗的开明 C 科举制度的完善 D 经济发达的结果
10.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很多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以下就是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的《步撵图》,
请问画中唐太宗接见的使者来自于
A.呼和浩特 B.逻些
C.羁縻府州 D.朝鲜
11.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
史实
A.《寻秦记》中描述公元前220年的
一次祭祀大典,群臣山呼“大王,万岁,
万岁,万万岁……”
B.《西游记》中,玄奘在唐太宗时期,
前去天竺取经,历经十几年才回国……
C.《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经走投无路自杀,清朝统一台湾……
D.《圣人孔子》中,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期,受到陈国重用,在陈国主持变法……
13.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康熙帝时期
A.收台湾 B.平三藩 C.抗沙俄 D.土尔扈特部回归
14.以下图片“万世师表”涉及到的人物有
① 孔子 ② 孟子 ③ 康熙帝 ④ 乾隆帝
A. ①④ B. 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左图中东北的范围是右图的条约奠定的,以下选项有关此条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一次用“中国”国号签约
B. 是沙俄侵略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 条约上规定“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是中国的领土
D. 签定于清朝康熙皇帝时期
16. 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各民族比较团结
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17.请问以下哪项不是孔子所编的六经
A.《 诗 》 B《 乐 》 C《 论语 》 D.《 春秋 》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统治着应该爱惜老百姓,实行仁政,所以应该取消刑罚
19. 他创办学园,在教学方法上别具一格,被成为“逍遥学派”,他是谁?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
20.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 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是否坚持中庸之道
21. 关于华盛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美国的国父,是美国第一,第二任总统
B.他参加英法七年战争,多次打败英国,受到法国人的重用
C.他主持制定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即《1787年宪法》
D.他坚持不做国王,坚持不做终身总统,备受世人尊敬
22. 北美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依据是
A.具有反殖反封建的双重性 B.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 D.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
23.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 B
C D
24. 杰弗逊《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他们和另一个民族之
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采取独立和平等地位时,由于他
们对人类舆论的尊重,所以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材料中的两个民族是指
A.美利坚与不列颠 B.法兰西与美利坚 C.美利坚与印第安 D.印第安与不列颠
25.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弗吉尼亚的怀斯说:“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是(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吗?”怀斯的观点实际上是
A.只有宣布独立才能赢得法国援助
B.应该直接与法国贸易
C.应该联合法国反对英国
D.应该与英国展开贸易竞争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1.填表,将以下9个人物分别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注意:不能漏填,不能重复,必须全部正确,否则得零分。(3分)
秦始皇 孔子 柏拉图 康熙帝 亚里士多德
克伦威尔 唐太宗 华盛顿 拿破仑
栏 目
人 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东西方的先哲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2. 材料解析题(19分)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表 1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3分)这一思想在唐太宗时期的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归纳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
3. 材料解析题(14分)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2分)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2分)
2)列举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3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4. 材料解析题(14分)
材料一: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
——杰弗逊
材料二: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引自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四.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6分)
(2)材料三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写出一个即可)。(2分)
(3)指出材料三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分)
(4)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同《独立宣言》相比,有何进步性和保守性。(4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B
D
C
D
A
D
B
B
B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A
B
B
B
C
A
A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1
栏 目
人 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2.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3分)这一思想在唐太宗时期的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3分)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劝课农桑,均田制,租庸调制。(2分,以上词语写出一个给1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2分)
是全国的经济重心。(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归纳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出三条即可)
3.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2分)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2分)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巨大(2分)
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2分)
2)列举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3分)
仁;礼;中庸;有教无类(4分)
孔子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时代,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度,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所以不被重视(3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
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
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
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
了汲取的营养。
(思路正确,言语清晰即可;语句不同,字迹混乱扣1分)
4.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6分)
英国的殖民压迫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民主、民族意识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波士顿倾茶事件;
(以上原因写出3条即可,但必须写出根本原因,否则扣两分)
(2)材料三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写出一个即可)。(2分)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2分)
(3)指出材料三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2分)
鼓舞了北美人民进行独立斗争; 为1787年宪法的制订和联邦政府的
成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写出一条作用即可)
(4)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同《独立宣言》相比,有何进步性和保守性。(4分)
进步性: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规定议员和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2分)
保守性:《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
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并不承认所有的成年人都享有平等的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大倒退。(2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