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
1.(2008·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郎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速到7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
商鞅变法
1.(2012·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
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
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
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
2.(2008·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郎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速到7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立军功;努力耕织。(4分)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
1.(2012·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
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
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
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
2.(2009·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法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
【答案】(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2)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3)“三农”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答出两点即可)
王安石变法
1.(2010·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考查内容】王安石改革(教育改革)。
【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4分,每点2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2分)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4分,每点2分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 (2007·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6分)
【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2011·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6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
经济和军事的落后。(6分,每点2分)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1分)以下三种分析均可,共3分。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
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
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
答。
2.(2009·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法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
【答案】(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2)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3)“三农”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答出两点即可)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