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知识点
基础
中档
稍难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4 5
2 3 6
17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 9 12
10 11 13 15
7 14 16 18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 … 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2.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3.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 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选项C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选C。
7.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8.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9.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品牌“红金龙”香烟的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 )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益萧条、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B项是正确的。所以选B。
11.如图,观察图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
①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③ B.①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A点的时间是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由此排除其他选项。
12.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13.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196
29469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
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14.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1家
484192锭
2016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5.下图中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少于官僚资本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识读能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8分,第18题9分)
16.(13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1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2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2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2分)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2分)
(4)阅读上表,根据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
(4)发展阶段:(4分)
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①1956—1999年
②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材料五: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分),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1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2分)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2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答案】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重农抑商(1分)
(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2分)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
18.(9分)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2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1分)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哪些
经营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1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