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  )。 2.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 (  )。 3.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  )。 4.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 5.封建土地私有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标志是鲁国初税亩的推行 (  ) 6.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  )。 7.宋朝城市商业较前代最大的变化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 8.北魏至隋唐推行的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  )。 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对外交往 (  )。 10.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阻碍 (  )。 答案  1.√ 2.√ 3.√ 4.√ 5.× 正确答案:封建土地私有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标志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6.√ 7.√ 8.√ 9.× 正确答案: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0.√  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筒车相对于翻车,其进步之处在于什么地方? 答案 节省了人力。 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有“布衣将相”之说,请问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答案 麻或葛。 3.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被用作国家的代称,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4.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家有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5.“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商品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哪里? 答案 私营手工业。 8.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商品经济的发展。 9.《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什么特点? 答案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0.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哪里? 答案 私营手工业。 11.宋代商业较之于前代有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政府政策的放松。 12.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案 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3.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答案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14.晋商、徽商等商人团体因官府而兴衰,从政策角度看是源于什么? 答案 重农抑商的政策。 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 对外扩张、闭关锁国。 ①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6.错误,改正为: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②7.错误,改正为:官营手工业。 1.(2012·海南单科,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答案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2009·宁夏、辽宁文综,24)甲骨文的“年”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答案 庄稼收获 3.(2012·江苏单科,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答案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4.(2012·山东文综,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答案 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5.(2009·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答案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6.(2012·安徽文综,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答案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7.(2012·全国大纲文综,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答案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2题与6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 1.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2.史料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 解读     3.史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解读 史料反映出古代农民的境遇并不美好,农民是古代财政、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提供者,同时受封建国家及地主的双重剥削。 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田庄、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5.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解读 明朝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说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6.史料 《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解读  7.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4)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8.史料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解读 宋朝商业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 9.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 (2)根源: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 (3)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4)评价: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10.史料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解读 闭关锁国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 动荡不安。 答案  2.史料体现了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 6.史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质量管理严格。  小题狂做满分卷 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描述的是曲辕犁,根据这一史实分析,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 答案 D 2.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 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 (  )。  A.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 B.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 C.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 D.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从出土遗址距今5 500多年可以判断是处于夏朝之前,故B项正确。C、D两项是在汉以后,材料只反映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陶蚕蛹,不能判断A项。 答案 B 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 来源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D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 答案 B 4.“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  )。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解析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大意是:中秋节的夜晚,富裕人家将自己家的楼台亭榭装饰起来,普通老百姓则到酒楼里占个好位子以赏月。一边赏月还一边演奏着音乐、唱着歌,这些笙歌的声音一直传出很远。材料中普通百姓也“争占酒楼玩月”,描绘的应是北宋都城东京。另据相关资料本材料出自于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 答案 D 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 A.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海禁政策的影响”和所学史实应该一分为二的加以评价:一方面稳定了小农经济;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 答案 A 6.清人郭嵩焘说:“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对这一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江西湖广商人善于把握商机 B.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诚信 C.江浙商人富于经商能力 D.晋商因朴实而从事商业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晋商。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与分析材料,材料反映的是晋商的特征,即从事商业“朴实”,也就是说比较诚信,不是很狡诈。 答案 D 7.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解析 根据佃农比例超过自耕农,可以反映出是租佃关系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再根据工人和商人比例的上升,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该理解为是明清时期江南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应该选择D项。 答案 D 大题限时限字练 本卷共1题,满分22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40字,第(2)问限字100字,第(3)问限字70字,第(4)问限字20字。 8.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请回答: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1分)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2分) 限40字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5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限100字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3分) 限70字 (4)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1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1分) 限20字 解析 第(1)问考查对中国古代农业的经济形式和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牛郎织女传说”和所学知识反映的是自耕农的经营模式:小农经济;突出特点可以从分工:男耕女织;产品分配原则:自给自足加以概括。第(2)问考查对宋朝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及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直接概括: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社会环境、政府因素、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因素等方面加以归纳。第(3)问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及表现的理解。第一小问表现可以直接根据材料三提取市镇兴起与工商业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新特点可以从市场、货币、商品化、商人群体的形成方面加以归纳。第(4)问考查对明清时期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史实分析新现象:“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此现象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状态指的是程度即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 (1)小农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 (3)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 (4)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 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