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2 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的联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欧洲自身的国际地位,也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联营开始,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B.使欧洲国家之间避免战争
C.为政治一体化铺平道路
D.推动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
2.1954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3.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 )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4.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5.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指的是 (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战争
6.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
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
A.欧洲联盟 B.不结盟运动
C.北约 D.华约
8.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
欧共体总部 不结盟运动会议
A.世界“一超多强”格局日益显著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西欧、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受到了冲击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B 2.D 3.D 4.D 5.A 6.D 7.B 8.D
9.(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