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45分钟规范化集训专题系列:专题十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考试时间:45分钟;
第I卷(选择题)(30分)
1.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边交政策
3.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
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5.基辛格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原因在于 ①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无人能比 ②欧盟、日本等经济实力已同美国成鼎足之势 ③美国推行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④不结盟运动与美国的抗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巴黎和会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8.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9.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意味着
A.美国接受了中国的一国两制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C.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消除
D.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10.“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11.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12.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13.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14.法新社首尔2010年8月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
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 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
15.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第II卷(非选择题)(30分)
16.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7.(11分)2012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迎来第33个周年。回顾中美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奥巴马执政百日》
试卷答案
1.A2.B3.B4.C5.A6.A7.A8.C9.D10.B11.B12.B13.C
14.C
A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较容易排除,结合材料可分析到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选C项,B项与材料不相符。
15.B
16.(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等。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
17.(11分)(1)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答出“三权分立”这一核心内容即可给分)(2分)
(2)实行责任内阁制(1分)。限制袁世凯权力(或防止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1分)
(3)与中国联合结成同盟;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2分)
原因: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美国(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减轻其压力)。
(或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4)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分)
(5)国家利益。(1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