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有一首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与“那个悲惨的时候”相关的是(  ) A.华中沦陷 B.华北沦陷 C.东北沦陷 D.华南沦陷 2.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 D.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3.(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4.2008年底,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下列有关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后人不能忘记 ②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 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④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救出大量被围的外国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5.(2012·合肥高一检测)“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杀!”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6.(2012·德州模拟)《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7.(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8.(2012·菱湖中学期中)某校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抗日战争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最适合与百团大战同类陈列的是(  )  9.《滇西1944》主要剧情:1944年5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关键阶段,为配合盟军东南亚战场,驱逐日寇,中国20万大军陈兵怒江东岸,准备强渡怒江,实施滇西大反攻。据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军队要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配合 C.中国抗战是长期的团结抗战 D.1944年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10.在《寻访抗战老兵》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部分官兵乘车前往延安。汽车刚刚进入欢迎队伍的视线,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的口号连续不断。”请问该段记载中的事情应发生在(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1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2.(2012·合肥模拟)人们在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同时,也对抗日战争陷入了沉思。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面冲突……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5次) (3)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步?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概括日军侵华暴行。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详解答案 1【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题目中说到东北,提到离开家乡在关内流浪,即可知道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 【答案】 C 2【解析】 全民族抗战指的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战。 【答案】 D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37年中共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政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 C 4【答案】 D 5【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答案】 A 6【解析】 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7【解析】 日本侵华期间,残暴的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答案】 D 8【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A、B、C三项反映的中国守军均是国民政府军队,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9【解析】 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出兵缅甸,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历经艰难,最终于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由此判断D项不正确。 【答案】 D 10【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提取题干信息:书名、“国民党第二战区”、“前往延安”、群众欢迎国民党将领,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因此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之后开始了全民族抗战。A项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B项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1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D 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它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尤其是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得到了迅速壮大,这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13【答案】 (1)九一八事变。不正确。因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是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袭击中国军队,并非由偶然性因素引起。 (2)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 (3)第三步和第四步。第四步。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4【答案】 (1)暴行:研制化学武器和实施细菌战;南京大屠杀。 (2)政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