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选择题 1.列宁说:“假如没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C.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育了人民,使革命运动高涨 D.俄国爆发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个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与俄国革命的关系。A、D两项过于绝对,可先排除;比较B、C两项应是一战使俄国经济严重受损,原本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从而推动了革命的爆发,这与题干中列宁的主旨相符,故选B项。 【答案】 B 2.(2012·厦门期末)2010年11月,在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3周年的历史学术年会上,历史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了无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 判断革命性质的首要依据是革命任务与目标,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答案】 C 3.(2012·南京模拟)《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建立并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温饱,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二月革命前无产阶级队伍已经开始壮大,①错;布尔什维克在当时还不具备掌握军队的条件,④错。 【答案】 A 4.(2012·银川一中期末)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流亡地回到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5.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改变策略,并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这表明(  ) A.暴力夺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惟一选择 B.布尔什维克党已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C.七月事件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总趋势 D.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解析】 七月流血事件使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策略,做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决定,这是布尔什维克党成熟的表现。 【答案】 B 6.(2012·宁波模拟)《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应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答案】 C 7.(2012·徐州模拟)“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机关。”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 A.《四月提纲》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答案】 D 8.(2012·杭州高一检测)下列事件与下图人物无直接联系的是(  )  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二月革命后,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从国外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领导了十月革命,起草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故选C项。 【答案】 C 9.(2012·韶光调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纷纷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  )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作战 C.此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后,士兵纷纷回家,因而加速了俄国与德国战争的结束。与此相符的只有C项。 【答案】 C 10.(2012·乌鲁木齐一中期末)“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四月提纲》 B.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颁布了《土地法令》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十月革命的成果很多,但是最大成果是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11.(2012·焦作期末)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揭示十月革命的深刻内涵(  )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解析】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与选项B不符。 【答案】 B 12.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 A.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解析】 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A项错;巴黎公社也没有解决工农联盟问题,B项排除;巴黎公社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项也错;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 材料二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在采取措施保卫国家打击国外敌人的同时,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使民众有可能对建立何种形式的政府发表意见。 ——临时政府宣言 材料三  人民委员会已经受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委托掌握政权,同时负责向所有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提议要在一切战线上立即停火,并且为了在民主基础上缔结和约立即举行谈判。……外交人民委员已向彼得格勒的盟国所有全权代表发出相应的通知。 ——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的命令 (1917年11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与俄国哪一事件有关?此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的士兵是否高兴?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的人民委员会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什么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事件:二月革命。变化: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不高兴。因为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政策,没有从帝国主义战争中退出。 (3)和平外交政策。认识:人民委员会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举行和平谈判,说明人民委员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 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偶然的。 【解析】 从革命方针的制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决定以及广大人民对现实不满,而沙皇政府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人民的土地要求不能满足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结果。 (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 (4)不是偶然的。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反动军队的叛乱被平定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在革命危急时刻发动了武装起义;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和平与获得土地,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