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州大陆的扩展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指的“1789年瘟疫”是(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2.(2012·长春调研)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就更换一部宪法,这反映了共和制历程的艰难。其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影响的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 C.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激烈 D.外国势力的干涉 3.(2012·广州学业水平检测)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 A.帝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4.(2012·长沙模拟)《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官,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5.“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宪法规定对法国政治的法律意义是 (  ) A.为保留君主制提供了方便 B.确保了法国共和派的领导地位 C.堵塞了法国君主复辟之路 D.防范了外国势力的政治干涉 6.(2012·合肥模拟)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状态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的关系 7.(2012·潍坊模拟)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反映了当时德国(  )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8.(2012·济南模拟)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9.(2012·邢台模拟)历史学家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意在强调(  ) A.德国统一并没有给其发展带来好处 B.德国在统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德国统一违背了当时自由民主的大潮流 D.德国统一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0.英国人Sir John Tenniel 所画1890年“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11.(2012·扬州学业水平检测)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了责任制内阁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宣布君权的至高无上 12.(2012·衡阳联考)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体 B.法国总统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德国皇帝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材料二 (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 (2)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 (3)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明显不同吗? 14.(2012·合肥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拥有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详解答案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诬蔑。 【答案】 B 2【解析】 法国大革命时期,各派政治力量,尤其是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导致法国政治体制频繁更换,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 C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4【解析】 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到1875年共和派稍占上风,建立了共和政体。《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它可以在卢浮官长久展出,说明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 【答案】 C 5【解析】 本题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的积极意义。宪法对“统治过法国的家族”进行法律限制,从而排除了保皇派利用旧王室家族复辟旧王朝的可能性,对保障共和体制有着积极意义。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6【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俾斯麦作为当时普鲁士的首相,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以来四分五裂的状态。 【答案】 B 7【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君主的权力很大,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 【答案】 B 8【解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答案】 C 9【解析】 “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指德意志的统一,“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指德意志在统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答案】 B 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根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帝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答案】 A 11【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B、C两项符合英国,D项符合德国,A项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 A 12【解析】 A项,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正确。B项,关于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产生的方式是符合法国和德国的现实的,正确。D项也是二者共同点,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才有权解散众议院,C项错误。 【答案】 C 13【答案】 (1)材料一是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 材料二是《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2)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3)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 14【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