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解析 由材料中“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的”可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深受外部影响。 答案 A 2.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在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A、B、C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 D 3.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解析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需要大量原料,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 答案 C 4.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一切入点,19世纪中叶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启动经济近代化(如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如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进程,故C项正确。 答案 C 5.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  )。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张之洞属于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张謇属于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故③④错误。 答案 A 6.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法航运公司经营不善,技术落后 C.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 D.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能够给外国资本主义造成冲击的应该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就属于这类企业,所以应该选择D。 答案 D 7.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8.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农民战争,主张建立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内部又实行圣库制度,阻止商品经济的发展,故应该排除②,所以应该选择C项。 答案 C 9.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解析 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较快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答案 C 10.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两个工厂分别是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者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故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没有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洋务派军事工业没有起到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但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 答案 D 11.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考查对材料观点的理解。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的观点,故③错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之一民族独立仍不具备,故④错误。 答案 C 12.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只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答案 D 13.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标材料的识读能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 答案 C 14.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解析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主要意义在于为继续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保存了有生力量。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保障了坚持抗战的基本物资需求。 答案 C 15.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解析 1935~1936年,正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这个时期,日本侵华,国共内战,政局动荡,中国科技落后,故B、D两项错误;西方国家危机不断,谈不上对中国的支持,故C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纽约时报》自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长期占据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体的领袖地位。该报曾观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 《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 序号 时间 标题 内容摘要  1 1857年1月23日 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 星期二一大早,英军开始新一轮火力攻击,并且非常猛烈,……从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把广州城墙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2 1879年4月23日 首家机器棉纺织厂在上海建立 他们相信大清国显而易见的命运就是,向世界学习一切和艺术、科学、制造业有关的事情。  3 1911年10月14日 革命军在武昌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 武昌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军武装力量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计在两日内爆发。  (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3分) (2)任选上述其中一个事件,全面分析其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历史趋势。(3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2)问,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影响的理解。第(3)问,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经济工业化不断发展,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使清政府改变政策,出现洋务运动,产生中体西用思想等。 洋务运动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中国近代工业的步伐,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辛亥革命影响: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事件,答出2点影响即可) (3)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经济工业化不断发展,政治民主化日益进步。 17.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资 10.50 5.80 4.70 81   动力 5.50 4.80 0.70 15  机械修配 1.80 0.60 1.20 200  营缮 0.40 0.40 - -  消耗品 1.70 0.50 1.20 240  包装 1.50 1.20 0.30 25  薪金 1.20 0.60 0.60 100  职工保护费 0.20 0.50 -0.30 -60  运输 0.20 0.20 - -  营业 2.50 2.00 0.50 25   续表 捐税及利息 15.00 2.70 12.30 446  保险 0.20 0.10 0.10 100  制造及营业杂费 3.00 1.00 2.00 200  总成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4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2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问从表格可直接归纳。第(2)问抓住时间1933年,结合此时中国(国民政府前期)政治经济状况即可。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表格中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即可。 答案 (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任答两点)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推动等适当赋分)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 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