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 727 750 1 787  1849 82 980 500 16 298  1854 109 369 000 54 233  1858 103 564 400 85 970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2.(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文综)“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1860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以下史实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B.《资政新篇》的颁布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西学东渐”的开始 3.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4.洋务派能够创办如汉阳铁厂这种企业,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 A.国内出现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外资企业的诱导 C.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 D.部分地主官僚绅商对投资新式工业有兴趣 5.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D.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洋务派的军事企业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是封建衙门式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进步事物,因为它 (  ) A.创办的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发展生产 B.包含了资本主义因素 C.引进了大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 D.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企业 7.(2011年广东汕尾高三调研)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8.(2011年广东珠海一模文综)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9.(2010年海南单科)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右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10.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不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 A.广州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B.上海黄浦江上跑着轮船招商局的船只 C.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D.清政府严禁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材料二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 (3)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A 2.C 3.B 解析:从材料可知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官督商办”,属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备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 4.A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 5.A 解析:洋务运动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从“近代化”角度说,即是工业化,故A项符合题意。 6.C 7.B 解析: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但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救不了中国的。备选项中,A项是顽固派的主张;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正是洋务派的核心主张,符合要求;C项、D两项虽然也是洋务派“自强”、“求富”的主张,但不符合题干讽喻意义的要求。 8.B 9.B 解析:铁厂的选址,从成本,利润的角度都应该选在铁矿附近,根据图中信息,汉阳铁厂距离铁矿很远,可见其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监管。 10.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办企业纷纷发展。 11.(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各省和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2)影响: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通商口岸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12.(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 (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3)文明关联和渗透: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使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点此下载】